持續努力的精神

黑澤健一 日本
健一站在看板前。
2019年,健一站在他製作的看板前

2011年3月11日,一場芮氏規模九級的強烈地震襲擊了日本東北地區,同時引發高達四公尺巨浪的大海嘯。在極短的時間內,城鎮遭到摧毀,成千上萬的人喪失了生命。災難發生之後,在城市的廢墟瓦礫中,出現了一塊巨大的木頭看板,上面寫著:「加油!石卷!」新聞媒體刊載了看板的照片,在日本以及國際社會動員支援東北地區之際,這塊看板成了人們堅韌以及希望的象徵。

自從震災發生以來,創造此看板的當地水電工黑澤健一,持續為所在社區的福祉努力。本篇文章取材自紀念震災滿十年的專訪,黑澤在此談到重建的過程以及屹立至今的看板所代表的意義。

散落的殘骸以及損壞的建築物景象。
大地震以及海嘯過後的石卷市 (© Kuni Takahashi/Getty Images)

當我第一眼看到海嘯後的情景時,彷彿看到被炸得體無完膚的戰場。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在眨眼之間全部被夷為平地。

我的家鄉變成一片瓦礫廢墟。當我回到自己的店面原址時,看見人們絕望地四處尋找家人以及住家,景象慘不忍睹。

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生災難。在搬到這裡之前,我甚至確認了一份災害地圖,看看哪些區域比較容易發生地震以及海嘯,然後才決定了店鋪的地點。

然而就在14個月之後,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光是在這一帶就有超過500人喪生,這讓我了解到,我們不應該相信假設性的推論,不論生活在世界上哪一個區域,超乎想像的情況就是有可能在突然間變成現實。

我仍然不確定做這件事是否有任何用處,一直問自己:「我真的該這麼做嗎?」

我想在絕望瀰漫的當時為人們帶來希望,也不想被海嘯打敗。在思考自己能做什麼之後,決定製作一個大型的看板,上面寫著:「加油!石卷!」

兩位男士在大型木板漆上字樣。
看板逐漸成形了──是一則在廢墟中傳播希望的訊息 (© 黑澤健一)

雖然這樣的看板也許沒辦法帶來太大的用處,但是我仍然將這個想法告訴其他人,他們不僅表示支持,甚至有以前的同學幫忙一起製作。我仍然不確定做這件事是否有任何用處,一直問自己:「我真的該這麼做嗎?」心裡面很掙扎。然而,當我正在製作看板時,一位鄰居上前對我說:「黑澤先生,您真是努力。我也要盡我的全力加油。」有些人看到我在製作看板時流下眼淚,也有人為我鼓掌。到最後,我很高興自己完成了這件事。我懷著深深的決意製作這個看板,也決心要一直堅持下去,繼續傳播希望。

不久,媒體開始報導這個看板。在《聖教新聞》(創價學會發行的日報)也刊登了之後,我收到池田大作會長傳來的慰問:「我讀了報導了。您挺身立起,並且獲得勝利!」他的話真的為我帶來了希望。

心為切要

10年的時間似乎在一眨眼之間消逝,但是對很多在此無預警情況下失去家人的人們而言,時間卻是凍結住的。

「重建」有許多層面的意義。就景觀與基礎建設而言,如果有個強而有力的政府,這些事物終究都會恢復原狀。但是,如果是有關治癒當地居民的心靈,除非人們重獲前進的力量,否則都不能稱之為重建成功。「人們心靈的重建」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我明白,即使身處這樣的情況中,人類還是能夠找到希望並繼續前進。我也了解到人是無法離群索居的。

如今我明白,即使身處這樣的情況中,人類還是能夠找到希望並繼續前進。

在短短的ㄧ瞬間,災難將日常生活轉變成我們從未預料的狀況。也就是在這種時候,會清楚看出,你是會關心別人的人,還是只想到保護自我的人。創價學會的種種活動著重在當地社區建構和平,培養主動關懷他人的心。重要的是,應該趁我們現在還做得到的時候,在日常生活中就養成這樣的態度。

為了將來的世代

在室外莊嚴肅穆的儀式上,一位被人群包圍的男子敲響了紀念設施的鐘。
震災紀念儀式 (© 黑澤健一)

我們應該將有關東北大震災的記憶傳承給下一代,所以我試著每五年與地方上的孩童一起重製看板。除此之外,我們每年都種下向日葵,種子取自於一株在第一年從看板旁邊冒出來的向日葵花,我把它命名為「堅毅的向日葵」。孩子們現在透過種植以及培育向日葵種子,學習有關預防災害的知識。我們將逐年種下的花,稱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與第四代,以此類推。如此一來,假如種到第五十代時,孩子們可能會問:「為什麼這些向日葵叫做第五十代向日葵?」大人就可以告訴他們這場天災的始末,並同時教導他們相關的知識。

本地的孩子在長大後可能會搬到別的地方,外地的人也可能搬來這裡,所以我們必須將這些知識傳承給孩子們,作為一種教育他們防範災害的方式。

我下定決心要在這裡創造未來,並且要堅定地站穩腳步,正面迎向每項挑戰。我要成為困境中人們的後盾,同時如看板上所寫的:「加油!石卷!」持續奮勇向前,盡所能地與努力前進的人們一同創造希望。向前邁進的力量以及支持他人的力量就像車子的兩個輪胎,也是我想深化的兩種力量。我會竭盡全力,將自己在災難發生時的感受銘記在心。

人們看著白色、藍色與綠色的氣球升空遠颺。
「『心之財』是不會受破壞的。」──採訪健一的影片 (© 黑澤健一)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