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同一個方向:佛教的愛情觀與友情觀

一對情侶坐在湖邊長凳上的背影。
(照片來源:Nataliya Vaitkevich on Pexels

德國的創價學會青年會員們與兩位長年修行日蓮佛法的前輩君子‧布魯默(Kimiko Brummer)以及松野祥治請教佛教的愛情觀與友情觀。

尤利烏斯‧舒斯特(Julius Schuster):愛是什麼?該如何表達愛或友愛?所有的人都可以互相愛戴嗎?

尤利烏斯‧舒斯特 (照片來源:德國SGI)

君子:《小王子》的作者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曾說過:「愛不是互相凝視,而是看著同一個方向。」我完全同意。兩個價值觀和信念相似的人通常比較可以相知相惜,長長久久。真正的愛不會讓人相互依賴,而是會促使兩人相互砥礪,讓自己變得更好。

關於所有人是否都可以互相愛戴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不過,這也看我們怎麽看。我們可能無法平等地去愛每一個人,但可以珍視每一個人,接受原原本本的他。這是我們佛教徒的人生哲學。我們珍惜每一個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佛性

祥治:讓我們談談西方和佛教傳統對愛的不同理解。在西方傳統中,希臘語中有「eros」和「agape」,分別描述了兩種不同的愛。「eros」意味著生理上的性吸引力。「agape」則是基督教中對鄰居的愛和無私。「eros」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以「我想要你」為特徵。「agape」比較像是「我想要支持你」。因此,我們需要注意到這些差異,不能混為一談。人們經常會對兩者的期望有誤解。在佛教中,我們談論的是「慈悲」,這來自梵語,意思是「拔苦與樂」。佛的愛就是如此詮釋的。

池田大作會長曾說,戀愛在某層面看來,像是坐上煞車失靈的車子。

另一方面,愛,尤其是令人上癮的愛,佛將之描述為依賴的眾多原因之一。我們其實是希望通過愛來獲得自由,但這種依賴恰恰使我們變得不自由。我年輕時,也曾經歷像流感一樣的愛情,隨著時間流逝就淡掉了。

君子‧布魯默 (照片來源:德國SGI)

當我們談論「真愛」時,我們指的是基督教和佛教教義上的無私的愛,基於希望他人幸福的愛,想要一起獲得幸福。但這並不容易,這也就是為什麼世上很多描寫不幸戀情的小說。我們必須仔細思考我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愛。

君子:關於無私的愛,我想補充一下,池田大作會長曾說戀愛在某層面看來,像是坐上煞車失靈的車子。因此,女性尤其應該注意自己乘坐的是什麽樣的車。女性有權保護自己。如果一個男人不明白這一點,那麼不必和他做朋友。

當然,男性也是如此,但年輕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這一點。

瑪麗娜・安德烈埃(Marina Andreae):愛是獲得幸福的關鍵嗎?有些人只想談戀愛,他們一直在尋找對象,但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因而很失落。他們相信只有當他們找到另一半時,自己才會幸福。

君子:人際關係對我們的人生非常重要,與他人的相遇與交流影響著我們的人生。沒有信賴關係的愛是不可能存在的,信任和愛相輔相成。友誼意味著你們不是依賴對方,而是互相都清楚對方為什麼而活。你描述的人在我看來似乎有點悲觀,也許也有點自怨自艾,但如此態度將使自己裹足不前。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你可以鼓勵他們抬起頭來,充滿信心地說:「如果他們不欣賞像我這麼好的人,那是他們的損失,不是我的損失!」當你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並欣賞自己時,情況就會改變。關鍵的問題是:你是否能愛自己?

瑪麗娜・安德烈埃 (照片來源:德國SGI)

祥治:我想舉一個佛經中關於不幸愛情的例子。一位年輕男性看到樹的頂端上有一位美麗的女性。他非常想得到那位美人,於是他爬上樹。過程中,他發現樹葉像刀片一樣鋒利。當他到達頂端時,傷痕累累,渾身是血。當他想抓住那美人的手時,美人突然消失了。然後,他發現美人在樹脚下。於是,又爬了下去,樹葉又一次割傷了他的身體。當他到達樹下時,美人又消失了,再出現在樹頂。這個過程重複了好幾次,直到最後這個年輕人失血而死。這是一個殘酷的故事,但它的寓意是,如果這份愛當中只有自私,建立在「不管怎樣我都要擁有她」的欲望上,被貪念驅使,結果不會幸福。

我們需要仔細思考,是想要一段幸福的愛情?還是一段不幸的愛情?這就是為什麽請教人生經驗豐富的男、女性前輩是很好的,聽聽客觀意見。因為愛情容易讓人喪失理智,這種時候,他人的觀點就很重要。這樣一來,我們就有機會把一段不幸的愛情轉變成一段幸福的愛情。

當一棵樹茁壯成長時,周圍的人都會被它美麗芳香的花朵所吸引。

當一棵樹茁壯成長時,周圍的人都會被它美麗芳香的花朵所吸引。佛經中說,即使是逆風,佛性的「香氣」依然四溢。因此,不應該盲目追求伴侶,而是應該像一棵大樹,根扎得又深又穩,綻放美麗的花朵。

花朵香氣四溢,許多人隨之而來,聚集在樹旁──你就可以從中選擇你想要的伴侶。

總的來說,在人際關係中,我認為寬闊的心胸與自我尊重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安全感,這種情緒會傳達到對方,導致對方也感到不安。自信和寬闊的心胸會打開他人的心扉。這就是為什麼自信在所有的邂逅中都如此重要。當你敞開心扉時,當然也有可能受傷。但這種開誠布公的態度比起給人冷酷的印象或因過於沒自信而什麼都不分享來得好。

路易斯・豐克 (照片來源:德國SGI)

路易斯・豐克(Louis Funke):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即使情况再複雜,或者實際上已經覺得很勉强了,仍需不惜一切捍衛友誼?

君子:你不一定要保持那種友誼,可以自己決定如何面對這樣的朋友。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人心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而改變。複雜的情況可能會恢復成積極的情況,反之,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可能會變得疏遠。一個好的朋友會像磁鐵一樣吸引他人往正面的方向前進。真正友誼的特點是,無論你身在何處,經歷了多少時間,在什麼樣的處境,友情的本質都沒有改變。這是一種永恆的關係。

日本經常發生地震,小時候,母親告訴我,如果發生地震,應該盡快找到一片竹林,並躲在那裡。竹子雖然長得很直,但在地下每棵樹的根都緊緊地連在一起,緊抓著土壤,地震來了也不怕。正因為社會現在動蕩不安,所以人與人的紐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人無法獨自生活,友誼非常重要,朋友應該是鼓勵、力量和希望的源泉。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說,你不可能愛每一個人。同樣,也許有時候我們無法和每一個人做朋友,不過我們可以感謝對方的存在。

松野祥治 (照片來源:德國SGI)

祥治:當然,或許你們會漸行漸遠,或者發現不適合彼此,但應該慎重考慮是否真的要和對方說再見。最重要的是你為這段友情留下了什麼。理想的情況是你幫助他與佛法結緣,這樣他一定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另一個重點是,無論你或朋友覺得誰對誰錯,這都不能解决問題。最重要的是不要陷入憤怒的狀態。不管你是對是錯,如果你生氣了,這都對你沒好處!

還有一點,我們絕對不要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我們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情況下活用「變毒為藥」的法理,可以將發生的一切轉化為成長的養分。

君子: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決心。每個人和每段關係都是不同的。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想度過怎樣的人生?我想為什麽而活?必須要有非常明確的答案,因為這是一切的出發點。

祥治:我想向所有的年輕人建議,永遠要在愛的基礎上建立友誼。友誼就是一切。

這篇對話錄摘自德國SGI刊物Forum裡的系列文章。在該系列中,年輕人就日常生活的課題和挑戰請教長年修行日蓮佛法的前輩。歡迎閱讀該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跨世代對話:談佛教、恐懼與夢想」。

松野祥治先生於本文發表前離世,在此對松野先生表示最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