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價學會和國際創價學會(Soka Gakkai International, 簡稱SGI)致力於推廣和平文化。SGI是一個自1983年起獲得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諮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它們與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以及其他相關人士一同合作,為解決全球問題而努力。這些努力包括幫助提升公眾的意識,以及向聯合國提出意見和建議。位於紐約及日內瓦的SGI聯合國相關事務辦事處積極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工作。
池田大作的年度《和平倡言》對於實現上述理想具有重要的啟發性作用,鼓勵會員們在所處的地方和世界上採取行動。
在推進廢除核武器的進程中,一直主張若要真正為核武器時代畫上句號,就要認清我們真正的敵人是誰。其實,它既不是核武器本身,也不是儲備或研製核武器的國家,而是為了一己的欲望,甚至把對方毀滅也在所不惜的思想。正是這種思想使核武器持續存在。
為和平、人權、人道的奮鬥,絕不是像爬到高山的頂峰就可以達到終點那樣。重要的是要創建一股一代接一代、誰也阻擋不了的滔滔洪流,並日積月累地把它發展和擴大。
要從自己身邊的具體地方開始,一步一步地,不斷擴展周遭的人性紐帶,增加新的「鄰人」,這才是走向和平最確實的道路。沒有這種踏實不懈的努力,是沒有希望獲得永久的和平。
那麼,「可持續發展」又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我認為就是:「不把幸福建築在他人的不幸之上」、「不把被污染和破壞的社區和地球留給下一代」、「為未來的子孫著想,不要只為滿足現在而犧牲未來」。
唯有在人人都反思自己有哪些不可替代的寶物,運用智慧加以守護讓其留存至未來的情況下,可持續發展全球社會的具體輪廓才會清楚呈現。
不是處於旁觀者的立場來議論未來應該如何如何,而是以「現在自己應該採取什麼行動」的當事者意識,從各自的立場去參與改變歷史這偉業。也就是說,要使這種自發的為他人貢獻的生活方式,成為新時代的精神與潮流。
若把和平共存的地球比作一棟建築物,那麼「人權」、「人類安全」等理念就是構成建築物的支柱,而「生命尊嚴」應該是支撐這些支柱的地基。假如地基不穩固,只是一種抽象概念,那麼遇到危機或考驗時,支柱也會不穩定,甚至導致建築物倒塌。
關於人權教育和培訓的真正意義遠遠超出獲得特定知識或技能,其意義在於讓人更願意看清楚,即使別人與自己不同,大家都有著共同的人性,也讓人願意與他們建立在社會中一起生活的關係。
我認為尊重人權的討論不應僅僅停留在政府之間,而應深深紮根於人的現實生活之中,成為一種世界共通的、尊重人的尊嚴的「人權文化」。
重建工作需要把焦點鎖定在人的尊嚴上,在那牢固的地基上展開。而且重建工作不可止步於表面設施的建設,而應該詳盡討究一些更基本的問題,譬如如何改善社區內每個人的生活。
國家和社會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軍事實力或經濟能力,而是顯現在其到底能夠為受苦的人們做些什麼。
不把任何形式的痛苦視為與己無關的事──唯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性才會煥發出光芒。
在此必須謹記當初讓(聯合國)第1325號決議得以通過的觀念上的突破,那就是改變社會對婦女的看法,認清她們並不是無助的受害者,有必要借助於她們的專長及付出。
我們不應將性別平等和婦女自強視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其中一個目標,應將其視為加速達成所有目標的關鍵。
性別平等的目的,就是開拓一條不分男女,人人都可以忠於自己,閃爍著尊嚴光輝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