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

佛教的源流

印度桑吉佛塔一號遺址(或稱桑吉大塔)南門上雕刻的細節

創價學會是一個扎根於社區的佛教組織,信仰源流可沿著日本的日蓮及傳教、中國的智顗(天台大師)與妙樂,以及印度的天親和龍樹,一直追溯至釋迦牟尼(釋尊)。

創價學會依循大乘佛教的傳統,信奉最高經典《法華經》,會員基於該經典的教義進行佛道修行,並秉承其慈悲精神,投入社會積極作出貢獻。

釋迦牟尼

雕紋石柱佇立在半圓形石塔的入口。
據說印度的桑吉佛塔一號遺址珍藏著釋尊的佛教文物 照片來源: Udit Sharma CC/BY-SA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釋尊)在大約2千5百年前在古印度(今日尼泊爾附近)出生。釋尊生於皇室,在目睹眾生面臨生、老、病、死的四苦後,儘管當時還年輕力壯,卻感受到那是人生必經之苦。釋尊放棄了世俗生活,出家修道,為眾生尋找生命的真諦和意義。

釋尊無法從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教與思想學派得到所需的解答。他曾於一段時期嘗試過這些艱苦修行,但一無所獲。之後,透過入定冥想,在深入思考煩惱的根源以及超越煩惱的方法時,悟得了貫穿全宇宙及每個人生命的永恆萬有法則。釋尊悟得的法則就是佛法的精髓。

釋尊領悟到,眾生的煩惱追根究底可歸納為貪(貪婪)、瞋(發怒)、癡(愚蠢)三種惡念,其根源是心中的迷惑,那是執著於小法,無法看清生命中佛界(即生命至高的尊嚴)的一種狀態。他教導,領悟到萬有的法則,可以打開苦惱的枷鎖,顯現生命中原本具有的佛性,使人生充實而圓滿。

換句話說,釋尊所闡釋的萬人成佛之道,讓眾生敞開生命中無限的潛力,發揮其內在智慧,展現勃勃生機,覺醒自身生命的無上尊嚴。

釋尊也強調,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尊嚴,必定會使人亦尊敬他人生命的尊嚴及價值。

釋尊的教義是慈悲及智慧的結晶,在他入滅後,這些教義被編纂成許多經典,造就日後佛教體系中法藏芸芸、宗派林立的局面。

法華經

大乘佛教在釋尊入滅約5百年後出現,掀起一股振興佛教的潮流。於那數百年間,編纂了包括《法華經》在內的無數新的大乘經典。

古代流傳下來的梵文《法華經》的一部分 (© 東洋哲學研究所)

《法華經》描述釋尊在遙遠的過去立下誓願,要讓一切眾生成就佛界,達到與他相同的境界,為了這誓願,釋尊講述了《法華經》。經典中多處呼喚要通過慈悲的行為來繼承釋尊這久遠的誓願。

《法華經》的內容以釋尊與弟子對話的形式展開。前半部闡述佛的境界和智慧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它更表明眾人與釋尊到達同等境界的方法。後半部則揭示釋尊實際上於久遠的過去已經成佛,而諸佛只是祂的分身。因此《法華經》被視為諸佛教義的基礎。

此外,《法華經》教誨在釋尊入滅後會進入動盪時代,眾生將陷於苦難、不信和困惑之中,需要廣泛弘揚此經,為眾生帶來希望、勇氣及安穩。《法華經》明示要在自己及他人生命中建立堅不可摧的幸福境界,釋尊的教義將為眾生從根源解決苦惱。

龍樹、天親、智顗、妙樂以及傳教皆悉心鑽研《法華經》,在各自的年代為眾生宣說經中的教義。

數個世紀以來,《法華經》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廣泛流傳,受無數人信奉。在印度,龍樹及天親傳揚大乘佛教與《法華經》的理念和教義。在中國,智顗和妙樂分別在西元6世紀及8世紀稱《法華經》為釋尊諸經中至高的教義。在西元9世紀,傳教將《法華經》引進日本,並根據其教導,致力推廣萬人成佛的思想。

如此,作為釋尊本意的教義,《法華經》就是在如此悠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得到演繹、普及而變得更多元豐富。

日蓮

日蓮生於13世紀日本,在那年代,日本社會動亂不堪,天災不斷發生,日蓮為民眾水深火熱的處境憂心如焚,立志為他們尋求超脫苦惱的方法。

描繪鎌倉海岸的19世紀作品,由歌川廣重所畫

釋尊創始佛教的初衷,就是為眾生明示克服苦惱,確立幸福和有尊嚴的人生之道。日蓮鑽研佛教的諸多典籍,究明《法華經》是唯一讓所有人顯現佛界,在社會發揮無限潛力的經典。

在日蓮的核心論著《立正安國論》中,他闡明以尊重人類尊嚴的方式接納《法華經》,定會為和平社會立下穩固的根基。

日蓮立下要實現和諧安穩社會的強盛決意。然而,當時其他佛教宗派卻堅持佛法教導中的方便權教,為了吸引信徒而曲解了釋尊的真實意旨。很多達官顯要也成了這些宗派的支持者。

當時的當權者表面看似皈依佛法,想法與行為實則背離釋尊本意。日蓮的布教觸怒這些人,使他遭受一連串鎮壓及迫害,即使如此,他仍然冒著生命危險,本著《法華經》的教義,為人們帶來希望及勇氣。為了讓眾生開啟佛界,日蓮依據《法華經》的核心思想,確立了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Nam-myoho-renge-kyo)」的修行方式,並且圖繪御本尊作為根本的信仰對象。

佛教經典將我們所處的充滿混亂與困惑的當今時代,也就是釋尊入滅的兩千年之後稱作「末法」。日蓮的教導能在嚴峻的時代為眾生帶來希望,使眾生達到成佛的境界。創價學會將日蓮尊為末法的本佛。

日蓮終其一生竭盡所能把《法華經》樹立為人類的核心精神思想,從中建立一個人類尊嚴至上的和平社會,讓所有人皆安居樂業,實現《法華經》中萬人成佛的理想。

創價學會

約12位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寬敞的客廳舉行座談會。
創價學會於美國舊金山的座談會 (© 聖教新聞)

由釋尊的年代起,克服對人生及社會起到腐蝕作用的慢心,進而為人類尊嚴與眾生平等努力,一直是佛教所追求的目標。時至今日,創價學會延續了這份精神,會員秉持著日蓮的教導,為自己及他人爭取幸福,落實一種標誌著信賴、創造價值及和諧的人本主義。

透過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的題目等日常佛道修行,會員在自我反思的同時,亦燃起希望及無畏的精神,勇於投入日常生活的各種挑戰,培養人本主義的價值觀及富饒的人格。創價學會會員稱這個發自內心的改變過程為「人間革命」(人性變革)。

日蓮佛法的修行,在於在家庭、社區及工作場所,充分發揮生命的潛力,同時也積極入世、貢獻社會、造福民眾,並為解決全球問題努力。

世界各地的創價學會會員致力於推廣和平、人權以及提高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等,努力實現日蓮的「立正安國」的願景──建立一個尊重生命尊嚴的和平社會。會員們深信,透過「廣宣流布」,也就是推進積極正面的佛法哲學,將奠定如此的社會基礎。

創價學會旨在回歸佛教人本主義的精神傳統,堅信人人的生命皆有佛界,為敞開佛界而展開慈悲的行動。這是始於釋尊,再經由日蓮發揚光大的精神傳統。

創價學會視此為佛法的精髓,致力讓其在現代社會脈動,並且致力確保其流傳未來。

更多文章

關於創價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