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

釋尊於菩提樹下冥想 (內田健一郎繪/© 聖教新聞)

佛教起源於釋迦牟尼(釋尊)。釋尊於大約2500年前誕生於印度。

釋尊生為王子,但自小對人生種種苦惱感到困擾。漸漸地,他越來越渴望能拋下世俗的一切,去尋求超越生命本有之苦惱的答案。佛典通過「四門遊觀」,描述釋尊領悟到「生老病死」為人類共通的四苦,並決心要尋求解脫四苦的方法。為了尋求解脫之道,他捨棄王室的生活,出家修行。

釋尊最初的修行以苦行為主,但經過數年,他發現這些嚴酷的修練無法讓他獲得所尋求的解脫與覺悟,於是將之放棄。不久,釋尊在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樹下入定冥思,得悟正覺,洞悉到貫穿宇宙及一切生命永恆不變的原理,人們因此尊其為「佛陀」,即「覺者」之意。據說,在得道的最初,釋尊首先沉浸在悟道的喜悅之中,過後進行了一番內心掙扎,猶豫是否應與他人分享所悟得的真理,因他深知,此舉將是異常艱難的。釋尊最終決定為眾生說法,教導他們超越生死之苦的法門。

根據歷史記載,釋尊遊歷印度各地說法,分享他所悟得的至理,促進人們自我反思並教化眾生如何開啟生命所蘊含的無限潛能。釋尊的慈悲本懷就是要讓眾生成就與他同樣的悟得的生命境界。

一般人相信,釋尊在80高齡時入滅。在那之後,其教義被弟子們記載下來,集結成佛典,流傳到亞洲各地,造就了後來各種佛教宗派的出現。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