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我

松田恭子 日本
""
(© 聖教新聞)

來自日本的松田恭子,身高123公分。過去每當她在公共場合時,都畏懼別人的眼光,然而現在卻截然不同了。恭子出生在一個修行日蓮佛法的家庭,小學時被診斷出有生長障礙的問題。她講述自己如何轉化絕望的情緒,重新自在地生活。

曾經,當人們稱讚我「妳很明朗」或「妳好棒」時,我會感到不自在。每當他們對我說這些話時,我總覺得他們其實想表達的是:「雖然妳很矮小,但是……」這讓我想改變自己的外表。但現在,我的感受不一樣了,通過與他人的互動,我對自己建立了信心。

在我小學時某次的運動會上,輪到我參加賽跑比賽,老師把我帶到了離終點線一半的位置,以致我可以遠遠領先於其他孩子。記得我當時很沮喪。比賽過程中我一路領先直奔終點。然而,當我看向老師和朋友們時,他們的表情中參雜著矛盾的情緒。我心想:「這根本算不上是第一名的勝利。」我還記得儘管當時活動很熱鬧,但我備感孤獨。我在學校也是霸凌的目標,因此我常垂著頭避開人們的目光。

歧視與憐憫

當我有所成就時,對獲得的讚揚都會感到厭煩,因為這似乎影射著人們對我的憐憫。從人們給予的稱讚中我只會聽到:「以妳這樣的體格可以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棒了。」我知道這些話是無意的,但我就覺得人們用歧視的眼光看我。我隨之變得悲觀。如果說我不在乎自己的外表,那就是在撒謊。我只是想長高一點,像其他人一樣做一個普通人。然而,現實是無論我走到哪裡,每天都有人盯著我看。好奇的孩子們會討論我的身高或問他們的父母:「她為什麼這麼矮小?」,這些聲音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聽到父母回說:「別看她」時,我都假裝聽不見。每當我看到一個孩子或感覺他們在凝視我時,我都會盡量閃避他們,快速離開現場。

如果說我不在乎自己的外表,那就是在撒謊。我只是想長高一點,像其他人一樣做一個普通人。

當我開始工作時,不得不請其他人幫我完成某些事,比如遞給我拿不到的文件。每次我都會為打斷他人的工作而鞠躬道歉說:「對不起」,令我十分痛苦。

我在街上看到身心障礙人士時,我會與他們保持距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執著於「正常」,我不想讓人們認為我和其他身心障礙人士是一樣的。

個子矮小的人拄著拐杖走在行人穿越道上。
(© 聖教新聞)

在20歲那年的某一天,我在創價學會的會館時,一位坐著輪椅的女士接近我,她問我是否聽說過創價學會的「自在會」。這是一個我從未聽聞過的身心障礙人士的組別。

我決定參加一次他們的聚會,我對每個人都充滿活力這件事感到印象深刻。且令我驚訝的是,他們能夠輕鬆地開關於自己缺陷的笑話,而不貶低自我。

恭子與她的媽媽。 (© 聖教新聞)

參與聚會的人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人有著嚴重的缺陷,花了數小時準備出席聚會和往返會場。我真心感受到他們喜悅的氛圍,每個人是多麼尊重和理解彼此。我覺得這是因為大家都接受並承認了自己的缺陷。

我一直被要改變外表的想法所束縛,無法接受自己。然而,通過參加「自在會」,我意識到現在的自己就已經非常完美。我開始展望未來,覺得我終於可以向前邁進了。

正式通過與創價學會會員的接觸,我學會了珍視自己,重拾對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漸漸重獲那些被痛苦的童年所消磨的情感。

一同自在翱翔

2004年,我被任命為「自在會」的一名青年女性領導人,讓我有機會支持其他身心障礙的創價學會會員。

儘管我有時認為自己理解身為身心障礙人士的感覺,但我意識到每位身心障礙人士在面對社會上嚴酷現實時的感受都不盡相同。有時我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鼓勵別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此時我想起了一位信仰的前輩――每當情緒低落時,她的出現總是讓我微笑。記得她曾告訴我:「你不能總是保持沉默。每個人的內心都是為了尋求什麼而來到這裡,只要真誠地讓對方知道你會與他們並肩努力。沒必要試圖說取悅他人的話。」我決定想變得像那位前輩一樣。

一個人拄著拐杖站在公園裡。
(© 聖教新聞)

我開始寫信鼓勵會員們,並簽上「小個子恭子」,我決意充分活用我的體格,體會人生的樂趣。

日蓮著作寫道:「是即不改櫻梅桃李各各之當體,開見為無作三身」,意指櫻是櫻,梅是梅,桃是桃,李是李,不用改變各自的面目,以原有的形狀就能開顯出無作三身(原本的佛性)。我想把這個概念傳達給大家:你和我都一樣珍貴,我們都蘊藏發光發熱的潛力。

在我擔任領導人的10年裡認識了很多人。他們之中有一些人已經去世了,但由始至終我都被他們的生活態度所感動。許多人都受到了他們的鼓勵,我希望我也能跟他們一樣成為他人的好榜樣。

我不再為自己的缺陷道歉,也不再總是說:「對不起」。當需要他人的幫助時,我不會一味道歉,而是昂然地說:「謝謝你」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我過去總是充滿歉意,但現在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生的謝忱。參加創價學會的活動轉變了我的人生。我可以自豪地高呼:「小個兒恭子來也!」

如今,我仍然能感受到人們對我的目光,但已經不會造成我的困擾了。當有小朋友問及我的體格時,我會回答說:「這可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喔!」,然後開懷而笑。

來源: 2022年5月16日日本創價學會刊物《聖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