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俱時

(© beastfromeast/Getty Images)

佛法闡明因果法則存在於一切森羅萬象運作的背後。積極的思想言行,對自己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導向幸福。相反地,消極的、有損生命尊嚴的思想言行,會導致不幸。這是因緣果報的原理。

《法華經》以外的佛典,認為佛道修行是一段漸進的轉換歷程。懷有各種宿業的凡夫,須要經過生生世世的歷劫修行,來逐漸使自身昇華至完美無缺的境界──佛界。這個完善自我的過程需要非常艱苦的修行,一面積聚善因,一面消除過去惡因所積聚的惡果,和避免造成新的惡因。

但是在日蓮佛法上,支配成佛的是在《法華經》裡教示的一種更深奧的因果法則。

以我們凡夫的姿態

《法華經》對人及成佛提示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看法。《法華經》指出,迷和悟,或凡夫和成佛,是人生命本來具有的兩個層面、兩種可能性,而生命本身是中立和沒有偏向的。即使迷誤可能是人之常情,但顯現佛性並不須要從根本改變我們的本質。事實上,以為佛界是遠離我們平凡現實的這個想法本身才是迷誤。

《法華經》與之前的其他經典在悟達看法上的差異,也可透過十界論來加以解釋。這個概念是以從地獄界至佛界這十界,來形容隨著我們的人生取向、對環境的反應時時刻刻不斷變動的生命境界。《法華經》之前的經典認為,凡夫在九界(因)中進行佛道修行,最後達至成佛(果),九界隨之被佛界取代而完全消失。

相對地,《法華經》明言,佛界和其他九界同時潛在於每一瞬間的生命中。信仰和修行時,佛界從冥伏中湧現,九界便退入冥伏狀態。因果俱時的概念,表達出這個對成佛的革新看法。實際上九界(因)和佛界(果)是在我們生命中同時存在、同等具備的本有潛質。蓮華是同時長出花(象徵凡夫)和果(象徵成佛)的植物,正好象徵因果俱時。

立時就地

這兩個對成佛看法上的分歧,也可以用電視遊戲的比擬來作說明。一直以來對悟達過程的傳統看法,就好像電視遊戲的主角,要一步步克服種種本身的不足,集合各種力量和有用的道具,才能成功地進展至更高階段。

而《法華經》對悟達的觀點,就是遊戲的主角一開始就已經擁有全部可以具備的力量,所需要的只是將之啟動的手段。

“日蓮佛法的修行讓我們得以立時就地顯現潛在於生命中的佛性。”

懷著確信自身本有佛性此信念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Nam-myoho-renge-kyo)」這句題目,就好比輸入「密碼」來啟動這潛能一般。日蓮佛法的修行讓我們得以立時就地顯現潛在於生命中的佛性。

實際上,只要我們發揮出自身的佛性這本有潛能,自然能夠跨越任何困難,開拓幸福和勝利的人生大道。再者,當我們的人生變成朝著希望和慈悲這個基本方向走時,甚至連我們的弱點和失敗也能產生積極作用,化為能夠體諒和關懷別人的力量根源。可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完全地、終於超脫本身可能產生的迷誤。

湧現自身的佛界──即勇氣、智慧慈悲和生命力的悟性,使我們從而能夠全面對應人生的種種問題、改善現實和實現悟達。

從這意義來說,難題、考驗能讓我們實在地展示出自身悟性的力量,藉此鼓勵他人,讓他人也可以仿傚。佛法教導我們如何能夠立時就地過著充滿自信、悠然自得的人生,關鍵在於確信自身本有的悟性。

當我們完全確信自身擁有佛性和能夠轉換、戰勝任何苦惱的能力時,各種難題就不再是逃避的對象,轉而成為樂於接受的挑戰。正面面對困難的這份持續的信心和決心本身就是佛性的顯現,根據因果俱時的法則,必定會帶來勝利的人生。

來源: 2013年4月號《SGI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