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團結人心之力

(© Imagezoo/Getty Images)

人類最基本的願望就是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人類社會卻充斥著各種強烈地與這基本願望抗衡的力量,譬如暴力、恣意破壞環境,以及由於剝削而造成人與人之間深刻的不平等。

佛法教導說這是人類生命的一種內在力量驅使我們創造出一個如此令人討厭的現實。佛法指出,潛藏於人類生命中最邪惡、最強大的欲望之一,就是要控制他人、要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的欲望。當這種欲望出現時,人會變得自以為是,且具最大的破壞性,僅將他人視為滿足一己私欲的手段。

佛法中以第六天魔王來象徵這種剝削、獨裁的欲望。第六天魔王的蹤影充斥著我們世界的各個領域。出生於十三世紀日本的僧侶日蓮意識到這種欲望的猖獗,他將這個世界視為魔王的領域,指稱所有人都受到這魔王的支配。創價學會信奉的就是日蓮所創立的佛法。

佛法的慈悲就是為他人解決煩惱和賦予喜悅的願望(拔苦與樂)

如果人性是構成這些最嚴重的全球問題的因素,那麼人性亦是其根本的解決方法。能夠抗拒這種人性中破壞因素和所引起的煩惱的力量,就是慈悲。慈悲以和所有生命和諧共處為目的,祈願眾生的共同幸福和成長,亦是佛法思想的根本核心。

梵文的佛典中,以maitri和anukampa二字表達慈悲的概念。Maitri指與他人一起的群體性,而anukampa指遇到煩惱並驅使我們行動時產生的深切共鳴。簡單而言,佛法的慈悲就是為他人解決煩惱和賦予喜悅的願望(拔苦與樂)。

慈悲經常被認為是類似憐憫的概念,但憐憫卻帶著一種優越感,而慈悲則發自尊重生命平等和互相聯繫的立場。慈悲尊重我們自身與他人的生命尊嚴,以及渴望看見尊嚴勝利。池田大作寫道:「佛法所說的真慈悲,並非傷感或安易的同情。如此,不會產生人生勝利的價值,不能達到根本的『同一苦』,不是拔苦與樂。」

真正的慈悲是使他人自強,幫助他人湧現潛藏於生命中的能力和勇氣,跨越困難,所以有時候可能會顯得嚴格或招人誤解。譬如,幫助他人解決了困難看來是富於慈悲的行為,但結果卻令他變得軟弱或對他人產生依賴,不會在生活上構築到真正的幸福。慈悲的本質是讓人自立自強。

按照他人的狀況給予正確的鼓勵需要智慧。慈悲和智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此之外,即使是細微的友善舉動亦需要很大的勇氣。

日蓮確立了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修行,讓人發揮人性的力量和豐富的潛能,令人生充滿自信和喜悅。因此,與人分享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修行正是日蓮佛法修行者最重要的慈悲行為。

社會的變革只能始於人的內心轉變。慈悲的生命是指對他人與自身的未知可能性的確信。當我們遇到失敗或作出愚蠢判斷時,很容易便會對自己和他人失去所有的信心,而這種對人失去信心的表現正是我們現代這混沌社會的特質。持續相信和努力發揮自身與他人生命中這與生俱來的善意與可能性,就是日蓮佛法的中心思想。從這裡會萌生一種堅定的樂觀主義,相信所有人都能夠通過行動來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來源: 2010年7月號《SGI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