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27)
31-27 選擇對話是人性的勝利
池田會長與許多世界有識之士交流。本節說明他透過真摯的對話,開拓世界和平與廣宣流布的信念。
我與代表二十世紀的偉大歷史家湯因比博士對話,在5月開始,也在5月結束。
第一次是在1972年5月5日,最後一次是翌年的5月19日,共計四十個小時。
那天,八十四歲的博士柔和的眼神閃耀著銳利的光彩,注視著四十五歲的我說:「只有對話才能開拓人類之道。你還年輕。希望你今後要繼續與世界有識之士對話。」
之後三十年,我進行了一千五百多次的對話,以回報博士的期望。
其中有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博士、威爾遜(Bryan Wilson)博士、貝恰(Aurelio Peccei)博士、尤伊古(Rene Huyghe)先生、羅古諾夫(Anatoly Logunov)博士、狄爾鮑拉夫(Josef Derbolav)博士、維克拉馬辛蓋(Chandra Wickramasinghe)博士、畫家常書鴻、亨德森(Hazel Henderson)博士等人,與他們就哲學、和平、文化、教育等內容盡情暢談,並發行對話錄。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回憶。
「對話」可說是我人生的寫照。
* * *
因為想法有異,才能通過對話產生新價值,獲得新發現。
透過對話這面鏡子,能夠照見與了解他人和自己。對話能突破自我的設限,擴大境界。
* * *
當然,在這汙濁不堪又無比複雜的人世間,並非「只要說出來對方就能理解」那麼簡單。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不說出來,對方永遠無法理解」。
從過往的歷史可知,未曾見面對話,光憑猜測和成見傲慢地判斷對方,徒增無謂的誤解與敵意,不知讓人類嚐過多少苦頭。
不論個人的人際關係,還是與近鄰的往來,甚至國際間的交際,進行這一切活動的基本形式在於見面、對話、互相認識。要有與人見面和對話的勇氣!
因為「選擇對話」就代表和平的勝利,也是人性的勝利。
因此,我超越國家、民族、宗教、意識形態、世代、性別、立場等差異,身為一個人,與各種各樣的人見面。我曾會見過許多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等不同宗教的人士,推進了宗教間和平的對話。我還會見了國家領導人、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和平運動家、記者、作家、詩人、藝術家、太空人等立場不同的人士。其中也有曾在獄中奮鬥的鬥士。
在與他們會見時,我總不忘請教對方以什麼作為畢生的職志,也就是所謂的「人生本懷」,從中取經。
聆聽一流人物珠玉般寶貴的經驗和智慧,比讀萬卷書更有價值。
對話有如一幕幕的戲劇,有煙火燦爛的瞬間,也有心弦共鳴至感幸福的時光。生動的對話令人感到充實,活力高漲。所以我不管面對怎樣的對話,都會全力以赴。
* * *
韓國有句諺語「語言是種子」,意思是透過對話而播下的種子,隨著時間終將綻放花朵。眼前的一個人,不只是一個人,此人背後還有他的家人、朋友、接班的年輕人。
心靈相通的美好對話,能成為新對話的出發點,是擴展友情連環的第一步。
對話裡不但有從對立到協調的軌道,還能搭建和平的橋樑。
我想貫徹日日對話的人生,相信青年們會無限延續這條大道!
摘自《隨筆 新人間革命》(2003年5月31日刊登在《聖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