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27)

31-27 选择对话是人性的胜利

  池田会长与许多世界有识之士交流。本节说明他透过真挚的对话,开拓世界和平与广宣流布的信念。

  我与代表二十世纪的伟大历史家汤因比博士对话,在5月开始,也在5月结束。
  第一次是在1972年5月5日,最后一次是翌年的5月19日,共计四十个小时。
  那天,八十四岁的博士柔和的眼神闪耀着锐利的光彩,注视着四十五岁的我说:“只有对话才能开拓人类之道。你还年轻。希望你今后要继续与世界有识之士对话。”
  之后三十年,我进行了一千五百多次的对话,以回报博士的期望。
  其中有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博士、威尔逊(Bryan Wilson)博士、贝恰(Aurelio Peccei)博士、尤伊古(Rene Huyghe)先生、罗古诺夫(Anatoly Logunov)博士、狄尔鲍拉夫(Josef Derbolav)博士、維克拉馬辛蓋(Chandra Wickramasinghe)博士、画家常书鸿、亨德森(Hazel Henderson)博士等人,与他们就哲学、和平、文化、教育等内容尽情畅谈,并发行对话录。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回忆。
  “对话”可说是我人生的写照。

  *  *  *

  因为想法有异,才能通过对话产生新价值,获得新发现。
  透过对话这面镜子,能够照见与了解他人和自己。对话能突破自我的设限,扩大境界。

  *  *  *

  当然,在这污浊不堪又无比复杂的人世间,并非“只要说出来对方就能理解”那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说出来,对方永远无法理解”。
  从过往的历史可知,未曾见面对话,光凭猜测和成见傲慢地判断对方,徒增无谓的误解与敌意,不知让人类尝过多少苦头。
  不论个人的人际关系,还是与近邻的往来,甚至国际间的交际,进行这一切活动的基本形式在于见面、对话、互相认识。要有与人见面和对话的勇气!
  因为“选择对话”就代表和平的胜利,也是人性的胜利。
  因此,我超越国家、民族、宗教、意识形态、世代、性别、立场等差异,身为一个人,与各种各样的人见面。我曾会见过许多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等不同宗教的人士,推进了宗教间和平的对话。我还会见了国家领导人、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平运动家、记者、作家、诗人、艺术家、太空人等立场不同的人士。其中也有曾在狱中奋斗的斗士。
  在与他们会见时,我总不忘请教对方以什么作为毕生的职志,也就是所谓的“人生本怀”,从中取经。
  聆听一流人物珠玉般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比读万卷书更有价值。
  对话有如一幕幕的戏剧,有烟火灿烂的瞬间,也有心弦共鸣至感幸福的时光。生动的对话令人感到充实,活力高涨。所以我不管面对怎样的对话,都会全力以赴。

  *  *  *

  韩国有句谚语“语言是种子”,意思是透过对话而播下的种子,随着时间终将绽放花朵。眼前的一个人,不只是一个人,此人背后还有他的家人、朋友、接班的年轻人。
  心灵相通的美好对话,能成为新对话的出发点,是扩展友情连环的第一步。
  对话里不但有从对立到协调的轨道,还能搭建和平的桥梁。
  我想贯彻日日对话的人生,相信青年们会无限延续这条大道!

  摘自《随笔 新人间革命》(2003年5月31日刊登在《圣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