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28)

31-28 宗教间对话的睿智

  小说《新人间革命》中,山本伸一会长谈及对话的重要性,包括宗教之间的对话。

〈青年部发问:“近年来先生会见的要人遍及各个领域,甚至是全世界。从意识形态来看,有社会主义者,也有自由主义者。宗教信仰也完全不同。他们和先生会见后都大为尊敬先生,寄予深厚的信赖。要跟秉持不同主义主张及价值观的人产生共鸣,缔结友谊,需要抱持什么样的心态呢?”〉
  〈山本会长回答:〉“人各有不同,是当然的事。所谓的不同,是指每个人的特质不同。正因为有不同,这个世界才会是一个富有多样性、百花盛开的花园嘛。
  所以要先承认彼此的差异,还应该互相尊敬,互相学习。
  因此,不论信仰什么宗教,都要视为人,予以尊重,这是大前提。”
  “人有各种差异,是多样的,但有一项超越差异的共通点,那就是大家都同样住在这地球上,同样是人。而且在经历生老病死这一生中,不论谁都拚命努力,要争取幸福,追求和平。
  只要立足于这共通点,人们应该就能达成应有的共识。
  亦即,生命是尊严的,谁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利。因此,绝不容许战争。
  日莲佛法的哲理主张一切众生原本是佛,就是在证明生命的绝对尊严,不容侵犯。
  所以,户田先生从佛法信仰者的立场提倡地球民族主义,发表《禁止原子弹氢弹宣言》。”
  伸一进行对话的目的在于互相确认身为人的共通点,奏响和平的共鸣旋律,并且超越国家、民族、宗教的差异,使捍卫生命尊严的人团结起来。
  他相信人的良心。确信只要敞开胸襟,坦诚交谈,必能彼此理解,产生共鸣和互信。
  伸一继续说:
  “人有国家利害关系、立场等各种羁绊。问题是我们能否超越羁绊,为了人的普遍价值挺身而起?能否把不信任变为信赖?这种启发生命的工作也就是对话。
  对话需要耐力、毅力、智能与信赖。
  而且,透过对话能接触对方的人格、思想、信念,吸收新的知识、智慧、想法等。对话是提升人格内涵的捷径啊。”
(第二十一册〈人性外交〉章)

〈山本会长在首次访问欧洲时,青年部发问:“欧洲基本上是信仰基督教,到了中东就会发现几乎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翻阅世界史,也会看到发生过宗教战争的悲惨歴史。若想向世界弘扬日莲大圣人的佛法,就一定会产生摩擦,不是吗?”〉
  〈山本会长回答:〉“好像一到海外,大家都一定会想到这一点。到印度时,同行的会员也提过同样的问题。
  首先,发生宗教战争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宗教和人的关系逆转,由原本是‘为了人的宗教’,变成‘为了宗教的人’。因为宗教信仰不同,就对异教徒加以弹压、屠杀,这是本末颠倒的行为。
  宗教永远是为了人而存在的,对人的尊严最为重视。绝对不可因宗教不同而歧视人。
  无论哪个宗派的信徒,都要视对方为‘人’,给予最大的尊重,这是佛法的根本精神,也是创价学会永远不变的大原则。因为佛法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和平及每个人的幸福,这也是为人之道。
  我有个朋友是信仰基督教的。战后不久我住在森崎时,我们一起举办读书会,学习文学、哲学,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因为有很大的烦恼,所以加入了基督教,是在我加入学会之前的事。
  后来他和我都搬了家,失去联络,但我现在仍为他的幸福祈念。真心的友情绝不会褪色……”
  “……如果有机会再见到他,我还要和他畅谈人生,并且告诉他佛法。弘教也是从友情开始,尊重对方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

〈有人提出意见:“听了先生的话,我完全了解弘教是一种友情的表露。可是世间大多数人一听到日莲,就会联想到折伏,认为是不宽容的宗教。”〉
  〈山本会长回答:〉“确实有这种看法。但是,大圣人把民众的苦痛当作自己的苦痛,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的行为,始终贯彻着大慈悲。
  若要说大圣人不宽容,那是他针对那些攀附当权者或巴结权势以蔑视民众的宗教领导者所采取的态度,对待民众是无比宽容的。
  而且,大圣人充分认同诸经各自具备的意义,所以《御书》里引用了所有的经典。不过,诸宗断章取义或以权宜的教义为最高的教义、佛法的根本,大圣人对于他们的这种主张,予以严厉规戒。绝不可忘记,大圣人展开的折伏有其时代背景。”

〈有人表示:“想想日莲大圣人在世时的状况,就能清楚明了大圣人展开破邪显正大折伏的意义。这么一来,因应时代和状况的改变,是否就不需要折伏了呢?”〉
  〈山本会长回答:〉“不是的,为人们幸福而讲说正法,这份折伏精神绝对不会改变。
  如今,在日本兴起弘教的浪潮,大家努力匡正谬误的教义,是必然的。尤其战后,各种各样的宗教抬头,很多人一无所知便相信,结果惨遭不幸而哭泣。因此,指出各宗教教义的差异之处,培养人们识别宗教的眼光,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不过,具体的方法因国情、时代而异。
  譬如,大圣人教示:当时的日本,是佛法虽普及但正法却遭破坏的邪智、谤法之国,要以折伏为主;至于在不了解佛法的国家,则应采行摄受。
  所谓摄受,指的是宗教的观点即使不同,先包容对方的看法,再逐渐导向正法。”

〈有人发问:“那在欧洲等地,学会该怎样对待基督教等其他宗教呢?”〉
  〈山本会长回答:〉“重要的是先进行对话。认为其他宗教是谤法而不进行对话,是懦夫的行为。
  虽然宗教上的信条、信念不同,但如果是真正的宗教人士,就一定会希望世界和平,真挚地考虑如何实现人类幸福。我认为,这种心意就已经与佛法相通。要启发对方这种善心,站在同样身为人的立场,在各自的岗位为和平与幸福贡献心力。”
  “从某一方面来看,人类歴史确实是一部宗教战争史,所以要建构和平的世纪,就更需要各派宗教人士彼此展开对话。这在将来会成为迫切的问题吧。
  佛教和基督教,佛教和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必须进行对话。虽然各自立场不同,但人类幸福与和平的理想应该是一致的。要而言之,原点在于人,这就是人类融合的关键所在。宗教之间不是要进行战争,而是要进行‘善的竞争’。”
  “‘善的竞争’就是要互相竞赛,看为和平做了些什么?为人类做了些什么?也就是牧口先生所说的增进自他幸福的‘人道竞争’。
  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譬如,培养了多少为世界和平贡献心力的人格优秀者?是否带给民众希望和勇气等?”
  “要创造时机、等待时机,切实地累积实证,让他们知道我们为和平、为人类一直在这样努力。
  总之,总有一天,一定要促使对话形成潮流,根绝人类因宗教差异而产生的争斗与敌对。我认为这在人类史上,是学会最终的重大使命。
(第五册〈欢喜〉章)

〈青年提出疑问:“伊斯兰教好像极其强烈地主张神的唯一绝对性,要与他们对话,恐怕很难吧?〉
  〈山本会长回答:〉“为什么下这样的结论呀?不实际做看看,怎么会知道呢?不要执着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况且和伊斯兰教徒对话,并不是彼此非谈论宗教的教义不可。大家同样是人,可以先从彼此谈得来的话题聊起。
  不妨谈谈文化、教育,或者从人道的角度畅谈如何致力于和平。毕竟提升文化、实现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呀!
  就这些问题直言不讳地交谈,自然而然地导入宗教话题。
  总之,对话的目的在于怎样才能使大家都获得幸福,构筑和平的世界。
  而且,伊斯兰教不拜偶像,极为重视文字,这不正是与大圣人佛法相近吗?
  关于唯一真主阿拉,伊斯兰神学当然对其有深奥的议论,但其为全知全能、创造天地万物的这种概念,似乎也接近我们所说的宇宙根本法则──妙法。这一点,犹太教、基督教或许也一样。若能如此交谈,就容易沟通了。
  我确信,只要不断地对话,伊斯兰教的人们也一定会发现许多与佛法相通之处,对佛法表示理解和共鸣。”
  “户田先生经常这样说:倘若大圣人与释尊、耶稣基督、穆罕默德等各宗教的创始人聚集一堂开个会,就容易沟通了。
  譬如在企业里,高层主管之间很容易沟通,而且迅速做出决断,因为大家都是负责人,本来就经常思考着各方面的事情。
  同样的,世界性宗教创始人虽然各自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曾身受迫害,为民众的幸福而奋战到底。他们都是时代的改革者、贤明的勇士、信念坚定的人。
  所以,一旦见面、互相交谈,就会理解佛法的深度,并且对于今后人类需要什么、应该做些什么,能立刻得出结论。
  遗憾的是,这种会谈不可能实现,所以只有靠后人秉持创始人毕生救助民众的精神,不断地进行对话。”
(第六册〈宝土〉章)

  摘自小说《新人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