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26)

31-26 对话才是和平的王道

  2001年9月的恐怖攻击事件,给世界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在接二连三恐怖事件的不安与军事扩张竞赛的威胁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池田会长一贯主张不可放弃对话。

  自从2001年9月美国发生恐怖攻击事件以来,全球的紧张情势即不断升高。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攻击,很多国家把安全保障政策置于优先地位。这种紧张情势导致人民日常生活高度不安,情况可说超乎寻常。
  虽然冷战时代也曾出现类似的状况,但是目前造成的威胁令人感觉到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现在不仅看不清对手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终结,再怎么采取军事行动或治安措施,人民依然饱受不安困扰。
  近年来许多国家不断优先推行安全保障政策,变成不但不裁军反而出现扩军的倾向,或者以治安为优先,造成人权受限的情况与日俱增。同时使得针对贫困与破坏环境等其他全球性问题的对策被推迟。可以说为了防范恐怖活动,而产生了另一个严重威胁人类生活与尊严的局面。
  那么,如何克服二十一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呢?
  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诸如魔杖一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政策,而且不得不承认前途险峻,因为面对的是蛮横不讲理的暴力。
  尽管如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因而陷入悲观与绝望。只要是由人引起的问题,人就一定能解决。无论花费多少时间,只要不放弃努力解决问题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认为,虽是老生常谈,最大的关键就是曾于过去倡言中所提到的“对话”二字。
  对话才是和平的王道──只要人类历史不停止前进,人类就不得不永远肩负这一课题。
  不管遭受多少冷嘲热讽,也绝对不能放弃此呼吁,要呐喊到最后一刻。
  回想起来,SGI成立的1975年,正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及越南战争的战火硝烟仍未散去的时期。西方国家召开第一次高峰会议巩固自己的阵线,而东方阵营里的中苏对立不断激化,世界处于越加分裂的状态。
  正是此时,在即将成立SGI之前,我于1974年首次访问了中国及苏联,在一触即发的紧张情势下,与两国首脑进行了诚恳的对话。
  当时,日本对苏联充满着强烈的敌对意识。很多人指责我为什么身为宗教家要去一个否认宗教的国家。但是,忽视约占世界人口30%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描绘出世界和平的展望,这种情况必须早日得到改善。这就是我作为佛教徒坦诚的想法。
  首次访问中国时,我看到北京居民为了防御苏联的空袭而挖建防空洞的情形。三个月后(1974年9月),我在会见柯西金总理时,单刀直入地问道:“中国非常关心苏联的行动,苏联是否有意向中国发动攻击?”
  得到柯西金总理的回答:“苏联没有进攻中国的念头,也没有孤立中国的想法。”后来我又访问了中国,转达了此一消息,并与周恩来总理会面,就加深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共同为世界的发展采取行动的重要性,进行商讨。
  之后,于1975年1月访问美国。在联合国大厦转交了创价学会青年部发起的废除核武器千万人联署书,并与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交换了意见。
  在不断扩大对话的潮流当中,三十年前(1975年)的今天1月2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惨重的关岛,来自五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集,以“建设由民众组成的和平势力”为目标,成立了SGI。
  时至今日,我们一直秉持“对话才是和平的王道”此一信念,不断前进,以迄于今。
  我也一直推动“人性外交”,透过建立友情与信赖,把走向分裂的世界连结起来。并于文化与教育方面,推动广泛的“民众交流”。
  我超越国家及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断与各界领袖进行对话。在与拥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及儒家为首的各种思想、文化、宗教背景的有识之士交谈中,了解到,二十一世纪的人类需要“对话”,而这唯有以“合为善,分为恶”为信念的“人本主义”为基础,才能实现。这也是我一贯不变的结论。

  摘自第三十回“SGI日”纪念倡言(200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