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二十八章 創價三代師弟(28-1)

28-1 牧口會長的堅強與慈愛

  池田會長再三強調,佛法的師弟關係全取決於弟子,而他,展現了身為戶田會長弟子的偉大典範。
  戶田會長的事業瀕臨最大困境時,池田會長獨自支撐師匠奮戰到底。他在1951年1月7日、二十三歲的日記中寫道:
  「未來、一生,即使不斷遭遇各種苦難,我都會以跟隨此師學習為最高榮譽、最大的幸福。」
  本章匯集了池田會長論及永遠輝煌崇高的創價三代師弟的指導。
  在開頭的一節,談到初代會長牧口常三郎。
  牧口會長是撰寫巨著《人生地理學》的地理學家,也是曾擔任小學校長,發行《創價教育學體系》的大教育家。
  池田會長雖然並未見過牧口會長本人,但他時常宣揚先師的偉大思想。

  戶田先生比誰都堅強,同時又非常慈祥。不論對待多麼貧窮的庶民總是渾身充滿慈愛。而牧口先生也是一位既堅強又慈祥的人,讓戶田先生非常感動,認為是「真正偉大的人」。
  牧口先生在北海道任教時,遇到下雪等狀況,就會迎送學童上下課。他會注意不讓體弱的孩子脫隊,背小的,牽大的……。有時會燒點熱水,牽起孩子凍裂的手,慢慢泡進溫水中。「怎樣?很舒服吧?」「嗯,雖然有點痛」──真是一幕美麗的景象。
  牧口先生到東京後也是位出了名的優秀校長,但因為他從不阿諛權勢,所以總是被視為眼中釘,而一再受到迫害、降職。
  牧口先生曾經在窮人孩子念的學校(三笠小學)任教。許多孩子家裡窮到連下雨時也沒有雨傘。牧口先生會自掏腰包,為那些沒帶飯盒的學童,準備豆餅或餐點。當時他還要負擔自己一家八口的生計,絕不輕鬆。而且,為了顧及孩子的自尊,他將準備好的食物放在工友室,讓大家自由取用。
  充滿慈愛的牧口先生,只要是為了孩子的幸福,任何事都願意做。一想起在扼殺個性的「填鴨式教育」下苟延殘喘的孩子,就想不計一切拯救他們,說「想得快發狂」。
  為了孩子,他面對任何強權也不讓步,總是義憤填膺挺身而戰。連對當時大權在握的「督學」(舊制的地方教育行政官,負責視察學校進行教育指導),也堂堂主張「督學無用論」,認為那只會造成教育單一化。
  他因此受到當權者的忌恨,也因此受到民眾愛戴。當牧口先生要調任他校,學童放聲大哭,從家長到教職員工,都因捨不得牧口先生而啜泣。
  牧口先生無法接受陷民眾於不幸的軍國主義、錯誤思想,奮不顧身起而反對。最後因反抗軍國主義而死於獄中。
  所謂慈愛,就是面對惡勢力也絕不寬待。佛法上認為,「憤怒」有善惡兩面,為善事憤怒是必要的,感情用事而發怒則是畜生的心境。越偉大的人,越有悲天憫人的胸懷,所以既堅強又和善。

  摘自《青春對話》(日文,1999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