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二十二章 地涌的使命與誓願(22-2)
22-2 創價學會員就是地涌菩薩
本節就完成廣宣流布的地涌菩薩之品德,根據《法華經》論述他們的勇氣、智慧、耐力、人格等特性。而體現這些偉大品格的人就是創價學會員。
地涌菩薩就是於自己的生命中持有久遠妙法的菩薩。
大聖人說示:「不是持有這久遠之法的人,不足以在末法時代弘揚佛法吧。」(御書文白並列本Ⅰ,418頁)「久遠之法」即南無妙法蓮華經。
拯救末法眾生的大良藥,即是壽量文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是「生命之法」。因此,若非自身生命持有此法,且能為末法眾生顯現,無法拯救末法時代的眾生。
日蓮大聖人作為地涌菩薩之上首上行菩薩的再誕,為救助末法時代的眾生,以秘沉於〈壽量品〉文底的南無妙法蓮華經為自身之魂魄,將其生命圖顯為御本尊。
大聖人也如此教示:「受持這本法,就是憑藉『信』這一個字而已。斷除元品無明之利劍,正是『信』這一個字。」(御書文白並列本別冊,81頁)「如果與日蓮同心,您一定就是地涌菩薩。」(御書文白並列本Ⅰ,429頁)
信奉御本尊,與大聖人同心,向廣宣流布邁進的我們,是與大聖人同樣持有本法的地涌菩薩。
〈法華經‧涌出品〉中述說:地涌菩薩是從「娑婆世界的下方空中」湧出的菩薩。有關「下方」之意,大聖人說示:「『下方』是指真理。」(御書文白並列本別冊,81頁)
地涌菩薩是從「真理世界」湧現而活躍於現實娑婆世界的菩薩。亦即從宇宙的根源大法──南無妙法蓮華經,縱身跳進民眾隊伍的勇士。因此,所行通暢無阻。並且能從妙法世界汲取無盡的本源生命力與智慧。即使身處末法惡世,也能忍受大難,以身弘揚妙法。
在此末法濁惡之世,遵照大聖人的教導,在現實的大地弘揚佛法者,不論是誰,都是地涌菩薩。在今天,學會員的形象完全符合經文上描述的地涌菩薩。
地涌菩薩是「志念堅固」(《法華經並開結》486頁)──一旦下定決心就堅持到底,有著堅定決意且能持續的人。尤其多寶會的各位,自草創期以來,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堅持信心,不管受到怎樣的中傷,都不曾放棄初衷,光耀不退轉之「地涌勛章」。
經文又說:「充分學習菩薩之道,不沾染世間的壞風氣,就像蓮花生長在汙水塘。」(《法華經並開結》499頁,白話)
學會員身處五濁強盛的社會,但出淤泥而不染,勇敢、純粹地堅持貫徹佛法,拯救在現實泥沼中沉淪的痛苦人們。倘若厭惡與人們為伍而離群索居的話,則無法完成地涌的使命。
經文更說:「巧於難問答,其心無所畏,忍辱心決定,端正有威德。」(《法華經並開結》501頁)
「巧於難問答」──一言以蔽之,就是「對話的高手」,有著在第一線活躍的智慧,也就是擁有柔軟應對的智慧,對於他人的無端辱罵,能以一句話「何謂人生的幸福?先談這點再說吧!」回應。各位正是巧於難問答的智者。
「其心無所畏」──各位是不畏不懼的「勇敢的戰士」,斷然與蹂躪民眾的惡勢力對抗到底。
「忍辱心決定」──堅韌不拔是各位的真本領。朋友當中也許有人只會抱怨發牢騷,也許有人任性放縱自己墮落,但各位絕對不放棄他們,是最能忍辱之人。對自己本身的困難,也以忍辱二字克服,正是「慈悲的帝王」、「信念的帝王」。
「端正有威德」──心靈、生命充滿光輝。不斷散發出吸引人的人格魅力。其豐裕的人品,任誰也不得不信服。
各位都擁有這樣的「地涌之力」。
地涌菩薩是「人中之寶」(《法華經並開結》498頁),也是社區之寶,是日本、世界之寶,是如此尊貴的存在。
各位都有「地涌之心」、嚴護妙法之「心」,有著「想要鼓勵這個人」、「想盡力化解那個人的辛酸」的菩薩之「心」。能由衷地尊敬每一個人。這正是《法華經》之心、地涌菩薩的精神。
而且,各位都做到了「地涌的實踐」。地涌菩薩會出生在眾生最苦惱之時、最悲痛之地。
大聖人說示末法時代的狀況:「更加執著於他們的教義,以小乘教攻擊大乘教,以權大乘教破壞實大乘教,國內幾乎都是謗法的人。」(御書文白並列本Ⅱ,11頁)
這節御文指出大小、權實的教法非常雜亂,也巧妙地說中現代社會的思想風氣。人們頑強地執著於低淺的價值觀,喜好平庸的事物,厭惡偉大的事物;喜好短暫、虛假的事物,厭惡真才實學。所謂末法,即是喜好膚淺的思想和人生方式、輕蔑有深度生存方式的時代。
在這樣是非顛倒的社會中,為喪失人生目的而徬徨失措的人,不斷訴說真正人生之道的學會員,身為民眾的領導,不斷散發光芒。誠如經文所述:「每一位菩薩,都是號召大眾的領導者。」(《法華經並開結》480頁,白話)
戶田先生曾斷言說:「我們是自覺要負起流布七文字之《法華經》的大任,而出現於末法時代。以此境地來判斷我們屬於何種位階?答案是:我們是地涌菩薩。」
各位以事實證明了恩師的獅子吼。二十世紀地涌菩薩所完成的大業,相信本佛、諸佛必讚嘆有加,報以熱烈的喝采。
然而,世上「悲慘」、「苦惱」依舊存在。不管日本或全世界,社會混亂的程度愈趨嚴重。為了和平,也為了幸福,地涌的長征仍須繼續。因此,各位要更加精神煥發、健康長壽。全世界等待著各位的笑容。
摘自《法華經 方便品‧壽量品講義》(日文第二冊,1996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