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二十一章 畢生貫徹廣宣流布(21-6)

21-6 世界廣布的方程式

  日蓮大聖人教說「宗教五綱」作為推動廣宣流布須知的規範。這是驗證當時佛教所有教義、民眾的機根、時代性,以及社會的思想土壤等,明示末法時代的日本以及全世界應弘揚的佛法為南無妙法蓮華經。根據這項方程式,池田會長說明現代於世界推動以人類幸福與和平為目標的廣宣流布的指針。

  今天我想講述「宗教五綱」。
  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是「世界宗教」,必將弘揚於全世界,拯救全人類,這是大聖人本身明確斷言的,自不待言。
  例如大聖人說示:「在《大集經》白法隱沒的時代之後,《法華經》的大白法將在日本國及一閻浮提廣宣流布的事,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御書文白並列本Ⅱ,178頁)
  於是為了流布正法於世界,大聖人闡明須知的規範,那就是教、機、時、國、教法流布之先後這五項具體要件,稱為「五綱」,或稱「五義」。弘法之人對此必須加以明辨,才能實現正法的流布。
  第一、知「教」──了解日蓮大聖人佛法是拯救現代與未來永遠的教誨。
  為此,應從法理以及自身的體驗去領會大聖人佛法是一種怎樣的佛法?並了解日蓮佛法與其他宗教作比較時,具有何種優越性?如此一來,在弘法時就會發揮巨大的力量。
  正確的信仰不是盲信或迷信,而是符合道理並能於現實生活中獲得驗證。認真學習《御書》,透過自身的體驗加深確信,並向人訴說法的正確性,才能在任何環境流布正法。
  第二、必須知道眾生的「機根」。
  「機根」,就是指潛藏在眾生生命中接受正法的可能性。必須知道末法時代人類的「機根」只有依大聖人佛法才能成佛。
  只不過,當然有的人聽聞佛法後不會立即入信,或者有時會激烈反對、批評。然而,使對方聽聞正法的「聞法下種」,與對方決定入信的「發心下種」,兩者的功德是相同的。
  此外,既已在友人的「心田」播下成佛的種子,希望大家堅信總有一天信心的種子必會萌芽,而以廣闊的胸襟,不急躁、自在確實地為其幸福不間斷地祈求。
  第三、知「時」──了解現時何種教法才能救助眾生。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現今就是末法時代。過時的教法,不論在當時多麼具有力量救度眾生,但對現今的眾生來說,就好像「去年的日曆」一般,已不合用。在「五綱」中,知「時」尤其重要。
  第四、知「國」。
  大聖人有云:「佛教必須隨應那個國家而作傳弘。國有寒帶國家、熱帶國家、貧窮國家、富足國家、中央國家、周邊國家、強大國家、弱小國家、盜賊猖狂的國家、殺生者的國家、充滿不孝子的國家等等;還有小乘教盛行的國家、大乘教普及的國家、兼學大乘教及小乘教的國家。」(御書文白並列本Ⅰ,50頁)
  這是從各種觀點舉出「國家的不同點」。由於受到當地的氣候、經濟、文化、國際關係、道德觀等影響,人的思考模式和生活方式會有所不同,弘教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
  佛法離不開現實生活,對生活在當地的人給予最大的重視,絕對不會強迫該國統一接受某個國家的習俗或思考模式,那樣就不是日蓮佛法了。
  SGI會員平等信奉末法正法的日蓮佛法,順應各國國情,發揮智慧,賢明地對社區、國家貢獻心力,贏得周圍人們的信賴與肯定。這是由於知「國」才得以將佛法傳揚開來。可想而知,佛法能弘揚至此,並不容易。具體而言,由「人」做出具體的「行動」正是關鍵所在。
  第五、必須知「教法流布之先後」。
  大聖人教示:「一定要知道先前所弘揚的教法,再弘揚之後應該流布的教法。」(御書文白並列本Ⅰ,51頁)
  弘揚佛法必先知道該國已弘揚的教法,然後弘揚優於該法的教法,否則無法拯救眾生。
  既然已知大聖人的佛法是最高究極之法,因此不論之前弘揚怎樣的教法,在教法流布的先後順序上是絕對不會弄錯的。
  日寬上人教說:「今於末法,但應弘通要法。知得如此,則謂之知教法流布之前後也。」(〈依義判文抄〉)意思是現在是末法時代,應弘揚的是大聖人五字七字的妙法,知道這件事,就是知道教法流布之先後。
  在此前提下,了解這個國家、區域的宗教歷史,當然變得重要。
  由上可知,大聖人的佛法具備了教、機、時、國、教法流布之先後的所有條件,必能弘通於世界所有的國家。
  《御書》有云:「法不自弘,人弘法故,人法共尊。」(御書891頁)
  如大聖人預言般,將大聖人佛法弘揚於世界的是SGI。SGI地涌之友在超過一百個國家陸續誕生,他們充分享受信心功德並努力貢獻社區,推動廣布。此事實證明了SGI會員遵照大聖人的教誨,辨明「宗教五綱」,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

  摘自印度廣布三十一週年紀念總會的指導(1992年2月9日,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