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14)
31-14 詩心的復甦
池田會長呼籲「詩心的復甦」為現代文明甦醒的方法之一,在日本英文報紙《日本時報》的連載專欄中談到其重要性。
「天海雲波起,月舟時身隱,穿梭星林間。」
這是一首一千三百年前的日本和歌,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詩集《萬葉集》中的一首詩歌。
當我們吟詠這首和歌,與送人上太空踏足月球的今日相比較,會覺得遠古的人們似乎對月亮與星星更感親切,他們的心境更為遼闊!
古代人在物質方面當然無法與今人相比。但是,現代人連悠然地仰望星空的心力都沒有,究竟誰才是真正擁有豐富的人生呢?
現代人生活在物慾橫流與喧囂的環境中,心靈與浩瀚宇宙及永恆時光的連結被切斷了,飽嚐孤獨與疏離的苦楚。為了撫慰枯竭的心靈,人們一味追求剎那的快樂,反而使心靈變得更加飢渴。
現代文明的悲劇根源其實在於「分裂」,亦即人與宇宙、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斷裂了,彼此的關聯變得薄弱了。
由於科技發達,人類確實獲得了亙古未有的「力量」,在生活、健康方面也因此蒙受無比的恩惠。
可是另一方面,不可否認地,人卻把自己與自然界做一切割,逐漸對其疏離,視萬物為對象,隔著距離觀察。把萬物還原,當做「物質」與「數字」來思考的這種傾向漸趨嚴重。
就連人和生命,往往也被當作「物品」看待。譬如戰爭罹難者就只是統計上的一些「數字」,他們每一個人道不盡的悲痛全被忽略了。
在這種趨勢下,能視「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的,就是「詩人的慧眼」。
傲慢的「才智者」欲玩弄世界於股掌之上。相對地,詩人的心卻向世界的神秘虔誠俯首。
天空中大宇宙無限延伸,而生活在地上的每一個人則是個遵循一定法則的小宇宙,與大宇宙遙相呼應。當小宇宙與大宇宙產生共鳴時,詩歌也就油然而生了!
在遠古時代,或許人人都是詩人,常與大自然進行對話。
《萬葉集》收錄了各種不同階層人們吟咏的詩篇,其中大部分都是「作者不詳」,也就是無名庶民吟誦的詩歌。
他們吟詩作對並非為了留名後世,而是把自己內心抑制不住的情感,以詩歌表達出來。這些詩歌有著永恆的生命,超越時光、超越國界,受到千千萬萬人傳頌至今。
這份「詩心」,在人類任何活動中都可發現,即便是那些全神貫注於探索真理的科學家們,肯定也胸懷著躍動的詩心。
在詩人的眼中,物品並非僅是物品。他的眼光能看到其中所蘊藏的「心意」。
在詩人看來,花並非只是花,月亮也並非只是浮在天上的物體。詩人以月亮及花作為媒介,直觀人與世界的奇妙聯繫。
就此意義,小孩子可以說生來就是詩人。重視孩子們的詩心,並予以大力栽培,相信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會發現一個新鮮的世界吧!
人原本就不是僅為滿足慾望而活。因為真正的幸福並非「擁有更多物質」,必須自己與世界之間取得深度「和諧」,幸福才得以實現。而為這個分裂的世界帶來「和諧」,必須靠「詩心」的力量。
詩人置身這般充滿混亂與紛爭、對立及分裂的世界中,卻毫不退縮,一有人受到傷害,詩人的生命也會感同身受。
而且,詩人不會畏縮,他勇於為人們發出充滿勇氣與希望的聲音,從更深遠、更崇高的層次去開拓人類共通的「永恆的靈魂」。
如今,最需要的就是詩人如雷鳴般撼動年輕生命的呼籲;需要詩人發出連結起所有生物和平共生的吶喊;需要詩人以智慧的語言,喚醒人們生之喜悅和活力。每個地球人都應該成為詩人!
我們的地球如今傷痕累累,生態系也瀕臨重大危機。要以生命的「萬葉集」來保護綠色的地球,現代文明最需要的就是「詩心的復甦」。
摘自《日本時報》的撰稿(2006年10月12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