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14)

31-14 诗心的复苏

  池田会长呼吁“诗心的复苏”为现代文明苏醒的方法之一,在日本英文报纸《日本时报》的连载专栏中谈到其重要性。

  “天海云波起,月舟时身隐,穿梭星林间。”
  这是一首一千三百年前的日本和歌,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集《万叶集》中的一首诗歌。
  当我们吟咏这首和歌,与送人上太空踏足月球的今日相比较,会觉得远古的人们似乎对月亮与星星更感亲切,他们的心境更为辽阔!
  古代人在物质方面当然无法与今人相比。但是,现代人连悠然地仰望星空的心力都没有,究竟谁才是真正拥有丰富的人生呢?
  现代人生活在物欲横流与喧嚣的环境中,心灵与浩瀚宇宙及永恒时光的连结被切断了,饱尝孤独与疏离的苦楚。为了抚慰枯竭的心灵,人们一味追求剎那的快乐,反而使心灵变得更加饥渴。
  现代文明的悲剧根源其实在于“分裂”,亦即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连结断裂了,彼此的关联变得薄弱了。
  由于科技发达,人类确实获得了亘古未有的“力量”,在生活、健康方面也因此蒙受无比的恩惠。
  可是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地,人却把自己与自然界做一切割,逐渐对其疏离,视万物为对象,隔着距离观察。把万物还原,当做“物质”与“数字”来思考的这种倾向渐趋严重。
  就连人和生命,往往也被当作“物品”看待。譬如战争罹难者就只是统计上的一些“数字”,他们每一个人道不尽的悲痛全被忽略了。
  在这种趋势下,能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的,就是“诗人的慧眼”。
  傲慢的“才智者”欲玩弄世界于股掌之上。相对地,诗人的心却向世界的神秘虔诚俯首。
  天空中大宇宙无限延伸,而生活在地上的每一个人则是个遵循一定法则的小宇宙,与大宇宙遥相呼应。当小宇宙与大宇宙产生共鸣时,诗歌也就油然而生了!
  在远古时代,或许人人都是诗人,常与大自然进行对话。
  《万叶集》收录了各种不同阶层人们吟咏的诗篇,其中大部分都是“作者不详”,也就是无名庶民吟诵的诗歌。
  他们吟诗作对并非为了留名后世,而是把自己内心抑制不住的情感,以诗歌表达出来。这些诗歌有着永恒的生命,超越时光、超越国界,受到千千万万人传颂至今。
  这份“诗心”,在人类任何活动中都可发现,即便是那些全神贯注于探索真理的科学家们,肯定也胸怀着跃动的诗心。
  在诗人的眼中,物品并非仅是物品。他的眼光能看到其中所蕴藏的“心意”。
  在诗人看来,花并非只是花,月亮也并非只是浮在天上的物体。诗人以月亮及花作为媒介,直观人与世界的奇妙联系。
  就此意义,小孩子可以说生来就是诗人。重视孩子们的诗心,并予以大力栽培,相信对于成年  人来说,也会发现一个新鲜的世界吧!
  人原本就不是仅为满足欲望而活。因为真正的幸福并非“拥有更多物质”,必须自己与世界之间取得深度“和谐”,幸福才得以实现。而为这个分裂的世界带来“和谐”,必须靠“诗心”的力量。
  诗人置身这般充满混乱与纷争、对立及分裂的世界中,却毫不退缩,一有人受到伤害,诗人的生命也会感同身受。
  而且,诗人不会畏缩,他勇于为人们发出充满勇气与希望的声音,从更深远、更崇高的层次去开拓人类共通的“永恒的灵魂”。
  如今,最需要的就是诗人如雷鸣般撼动年轻生命的呼吁;需要诗人发出连结起所有生物和平共生的呐喊;需要诗人以智能的语言,唤醒人们生之喜悦和活力。每个地球人都应该成为诗人!
  我们的地球如今伤痕累累,生态系也濒临重大危机。要以生命的“万叶集”来保护绿色的地球,现代文明最需要的就是“诗心的复苏”。

  摘自《日本时报》的撰稿(2006年10月12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