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二十九章 以人為本的宗教(29-7)

29-7 以寬大的胸襟廣結友誼

  小說《新人間革命》中,描述山本伸一會長在初次世界廣布旅途期間,出席最先抵達的夏威夷、華盛頓等地召開的座談會,回答會員提出的種種問題。其中深入淺出說明「以人為本的宗教」的理想形態。

〈回答會員的發問:「我兒子讀基督教學校,算是謗法嗎?」〉
  「沒關係。妳兒子上學不是為了信仰基督教,而是為了追求學問,那就毫無問題。」
  「繳錢給學校,那是學費。在那裡求學受教而支付報酬,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我們信仰的根本是信奉日蓮大聖人所圖顯的御本尊,並認真地向御本尊祈求。只要信仰的根本無誤,其他就不必想得太多,不要有那些死板的觀念。」
  「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大多與宗教有些關聯。例如,星期日公司幾乎都休息,這是由於基督教把星期日作為安息日而開始的。如果認為星期日不上班就是謗法的話,那就無法在社會上生活了。
  還有音樂和繪畫,很多也受到宗教影響。但鑑賞藝術與信仰是兩回事。所以絕對沒有『這幅畫不能看』、『聽這個音樂就是謗法』之類的事。如果由於信仰,連藝術都不能欣賞了,那就是否定人性。」
  有為「人」的宗教,也有為「宗教」的宗教。後者陷入教條主義,藉著宗教的名義束縛民眾,使其隸屬於宗教。結果,人們被剝奪了精神自由,良知與人性均被否定,與社會的鴻溝不斷加深。
  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是為「人」的宗教,要使人性開花結果。如果有的宗教領導者口說佛法,卻把藝術和文化斷定為「謗法」,那他就是在踐踏大聖人的精神,是偏頗的教條主義者。其所作所為只不過是歪曲佛法、阻塞世界廣宣流布的道路。
(第一冊〈旭日〉章)

〈回答會員的發問:「住在附近的朋友託我照看孩子,她好去基督教的教堂。如果我說『妳若是要去教堂,我就不幫妳照看孩子』,又覺得這樣會破壞人際關係,我該怎麼做才對呢?」〉
  「這裡是美國,所以要像遼闊的美國大地一樣,心胸要非常非常開闊。朋友在把孩子託付給妳的期間做些什麼事,那是她個人的問題。妳幫她照看孩子是出於友情,並由此結下佛緣,所以完全沒必要神經質地想得太多。」
  「我們身為日蓮大聖人的門人,當然對法的正邪要嚴格以對,與此同時,對人卻應該處處寬容,這才是真正佛法信仰者的生活方式。」
  「對法的正邪秉持嚴格的態度,對人卻要寬容,兩者並不衝突,而是一體的兩面。」
  伸一談到,日蓮大聖人果敢地進行折伏,也是出於為了實現一切眾生幸福的大慈大悲。
  如果人們將部分觀的爾前教義信奉為最高之法,就無法信受佛法精髓的《法華經》。這樣一來,人們就只會陷入不幸。大聖人為防止這樣的事發生,所以揭示「四個格言」,毅然挺身,向那些腐敗、墮落,與政權同流合汙、宣揚謬誤之法的惡僧展開壯烈的奮戰。
  因為不與惡奮戰,對惡視而不見,到頭來就是放縱惡、助長惡。不過,大聖人奮戰的方法始終是對話,即「折伏」。而且,雖然遭受危及生命的迫害,始終堅持非暴力,貫徹言論的奮戰。
  伸一一口氣說到這裡,然後對提問的婦女諄諄教誨:
  「所以,破邪顯正的折伏精神和友情之間,絕無矛盾之處,兩者的根本都在於慈悲之心。因此,愈力行信仰,愈會以更寬大的心包容友人、加深友情,這才是應有的姿態。所謂折伏,是透過對話來觸發對方生命的行動,缺乏信賴和友情就無法達成。希望妳也能成為超越宗教差異,與更多人結下深厚友情,為友人祈求幸福的人。這也將證明佛法的廣度與深度。」
(第一冊〈慈光〉章)

  摘自小說《新人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