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二十九章 以人為本的宗教(29-6)
29-6 因應時代自在地發揮智慧
本節強調日蓮佛法是「以人為本的宗教」,所以能因應社會的多樣化與時代的變化,具有自在地創造價值的智慧。
日蓮大聖人讚揚南條時光出色地承繼其父親的信心。
「這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生於水而寒於水,真的是很難得啊!」(御書文白並列本Ⅴ,363頁)
目前各位繼草創前輩之後,在各國盡情活躍,實在令人感到欣慰。
這節御文也教示我們,在佛法世界裡,超越前人,比前人成長、發展和進步,是多麼重要。
孩子和父母做同樣的事,後輩與前輩說同樣的話。從某個方面來看,也許是良好的接班模式。原本佛法與信心的根本精神就是永遠不變的。
然而時代時時刻刻在變化,社會變動激烈,世界多元多樣,而且人實際上無比敏感,掌握人心談何容易。為了成佛,為了廣宣流布,必須因應人的多樣化與時代的變化,自在地發揮智慧,這智慧正是慈悲的表現。
再深遠的佛法理論,如果人們實際上無法理解也無濟於事。強迫人們接受佛法原本的用語、表現方式,反而會令人對偉大的佛法產生誤解。這樣不但缺乏慈悲,說得嚴厲些,並不符合本佛拯救全人類的心意,這點要注意。
而且佛教用語是在悠久的佛教歷史中逐漸形成而定型的,若將它原封不動地傳揚至佛教傳統尚淺的社會,人們無法了解其真意。所以需要能更準確地傳達佛法真意與深義的表現方式。
這是為了「世界廣宣流布」,用心良苦。我確信這才符合大聖人教導「青出於藍」此進步原則的心意。
佛法闡釋隨方毘尼(只要不違反佛教本義,應依循各地的風俗、習慣)、隨時毘尼(只要不違反佛教本義,應依循各時代的習慣等)。此外四悉檀(佛化導眾生的教法分為四種情況)當中,有因應一般社會的要求說法的「世界悉檀」,和因應個人素質或能力而說法的「為人悉檀」。
由於闡釋最根源的真理,所以最能自在地創造價值,這就是日蓮大聖人的佛法。就是這個正法明示了最根本的道理,所以能讓眾人心服口服地從事實踐。
摘自SGI世界青年研修會結業式的指導(1990年10月14日,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