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二十九章 以人為本的宗教(29-8)

29-8 佛法說示「為人之道」

  本節強調佛法是徹底的人本主義,講述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提及日蓮佛法、創價學會是「人本宗」。

  佛法講求人本主義,我也講求人本主義。
  人。一切在於人。專注於人。「人」才是一切的基準,並非以國籍、社會地位、意識形態等為基準。我總是把焦點放在「人」身上。
  一切取決於人,取決於本人,看其為人如何?──這是一切關鍵所在。我認為全世界也正邁向「以人為主」的人本主義方向。
  佛法原本就是訴說「做人處事的道理」。
  釋尊說出了所有人應依循的「為人之道」。
  一說到佛法,也許一般人會認為那是離普通人非常遙遠的世界。而且神職人員為了營造神秘感好樹立權威,刻意採用那種說法,這也是事實。
  然而,佛法本非如此,它也不是釋尊想出來的。而是釋尊發現了永恆存在、普遍適用於任何人的「為人之道」、「生命之道」,將其說出來而成為佛法。
  釋尊敘述他在菩提樹下證得菩提(得悟)的情形:
  「比如,有一個人在人跡罕至的森林裡迷了路,無意中發現過去人們走過的古道。沿著那條古道走下去,來到過去人們住過的古城,那是一座有園林圍繞、還有美麗荷花池的壯麗古都。
  那個人回去之後,馬上向國王稟報,並請求國王在那裡重建都城。」
  後來,許多人通過那條道路來到都城,都城因而欣欣向榮。同樣道理,釋尊是在菩提樹下發現了過去的佛走過的正確道路,從而教化人們。
  「於是這條『路』被許多人知曉,進而繁榮、擴展至今。」
  釋尊明確說出「為人之道」,但佛教卻逐漸脫離「以人為本」,變得形式化、巫術(求神問卜)化。只要看看那些原本應度過崇高人生的神職人員(僧侶),最後卻變成最背離「為人之道」的權威者,一切即可明瞭。
  釋尊本來也是在破折當時已儀式化的既成宗教,闡釋「為人之道」。不幸的是,他的教誨也同樣地逐漸沒落。
  這種狀況在末法時代達到頂點。日蓮大聖人就在此時橫空出世。
  大聖人有名的金言指出:「教主釋尊的出世本懷在教示為人處世的道理。」(御書文白並列本Ⅲ,106頁)
  對於當時儀式化、形式化的佛教來說,這句金言堪稱「哥白尼式轉變(像哥白尼想改變天動說,主張地動說般的一百八十度轉變)」的革新教誨,將佛教拉回「原點」。
  大聖人藉此告訴我們,教示「為人之道」才是佛法的真髓,才是教主釋尊出現於世的真正目的,脫離此真髓的教義都是偏頗的。
  大聖人想使長期以來形式化的佛教回歸原點(為人之道)。也可說是走向「人本主義」、「人本宗」的革命。
  創價學會使佛教的原點、也是大聖人教誨的「為人之道」,尤其是「菩薩行」在現代復甦,因而經常受到「特權統治階層」僧侶的彈壓。
  但是,我們相信唯有「這條路」脈動著大聖人宗教革命的精神、佛道的精神。
  因此,讓我們作為佛法正統中的正統,更加擴大「好人」的繫絆彼此團結。而且不管對方是否受持御本尊,都要使他成為擴大「好人」陣容的關鍵存在。

  摘自菲律賓SGI最高會議的指導(1993年5月9日,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