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二十九章 以人为本的宗教(29-7)
29-7 以宽大的胸襟广结友谊
小说《新人间革命》中,描述山本伸一会长在初次世界广布旅途期间,出席最先抵达的夏威夷、华盛顿等地召开的座谈会,回答会员提出的种种问题。其中深入浅出说明“以人为本的宗教”的理想形态。
〈回答会员的发问:“我儿子读基督教学校,算是谤法吗?”〉
“没关系。你儿子上学不是为了信仰基督教,而是为了追求学问,那就毫无问题。”
“缴钱给学校,那是学费。在那里求学受教而支付报酬,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我们信仰的根本是信奉日莲大圣人所图显的御本尊,并认真地向御本尊祈求。只要信仰的根本无误,其他就不必想得太多,不要有那些死板的观念。”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大多与宗教有些关联。例如,星期日公司几乎都休息,这是由于基督教把星期日作为安息日而开始的。如果认为星期日不上班就是谤法的话,那就无法在社会上生活了。
还有音乐和绘画,很多也受到宗教影响。但鉴赏艺术与信仰是两回事。所以绝对没有‘这幅画不能看’、‘听这个音乐就是谤法’之类的事。如果由于信仰,连艺术都不能欣赏了,那就是否定人性。”
有为“人”的宗教,也有为“宗教”的宗教。后者陷入教条主义,借着宗教的名义束缚民众,使其隶属于宗教。结果,人们被剥夺了精神自由,良知与人性均被否定,与社会的鸿沟不断加深。
日莲大圣人的佛法是为“人”的宗教,要使人性开花结果。如果有的宗教领导者口说佛法,却把艺术和文化断定为“谤法”,那他就是在践踏大圣人的精神,是偏颇的教条主义者。其所作所为只不过是歪曲佛法、阻塞世界广宣流布的道路。
(第一册〈旭日〉章)
〈回答会员的发问:“住在附近的朋友托我照看孩子,她好去基督教的教堂。如果我说‘你若是要去教堂,我就不帮你照看孩子’,又觉得这样会破坏人际关系,我该怎么做才对呢?”〉
“这里是美国,所以要像辽阔的美国大地一样,心胸要非常非常开阔。朋友在把孩子托付给你的期间做些什么事,那是她个人的问题。你帮她照看孩子是出于友情,并由此结下佛缘,所以完全没必要神经质地想得太多。”
“我们身为日莲大圣人的门人,当然对法的正邪要严格以对,与此同时,对人却应该处处宽容,这才是真正佛法信仰者的生活方式。”
“对法的正邪秉持严格的态度,对人却要宽容,两者并不冲突,而是一体的两面。”
伸一谈到,日莲大圣人果敢地进行折伏,也是出于为了实现一切众生幸福的大慈大悲。
如果人们将部分观的尔前教义信奉为最高之法,就无法信受佛法精髓的《法华经》。这样一来,人们就只会陷入不幸。大圣人为防止这样的事发生,所以揭示“四个格言”,毅然挺身,向那些腐败、堕落,与政权同流合污、宣扬谬误之法的恶僧展开壮烈的奋战。
因为不与恶奋战,对恶视而不见,到头来就是放纵恶、助长恶。不过,大圣人奋战的方法始终是对话,即“折伏”。而且,虽然遭受危及生命的迫害,始终坚持非暴力,贯彻言论的奋战。
伸一一口气说到这里,然后对提问的妇女谆谆教诲:
“所以,破邪显正的折伏精神和友情之间,绝无矛盾之处,两者的根本都在于慈悲之心。因此,愈力行信仰,愈会以更宽大的心包容友人、加深友情,这才是应有的姿态。所谓折伏,是透过对话来触发对方生命的行动,缺乏信赖和友情就无法达成。希望你也能成为超越宗教差异,与更多人结下深厚友情,为友人祈求幸福的人。这也将证明佛法的广度与深度。”
(第一册〈慈光〉章)
摘自小说《新人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