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19)

31-19 以文化結合世界

  池田會長在1963年10月創立民主音樂協會。本節敘述當時成立的心情,以及以音樂連結世界的足跡。

  音樂向人心呼喚,使人本有的「精神琴弦」發出共鳴,以及友情的和聲。
  那音律有時候會喚醒生存的勇氣、喚醒和平的祈願和人的自豪。
  音樂具有這種美好的力量。
  希望能以音樂連結人類美好的心靈!
  向世界奏出文化與和平的曲調!──這就是我從年輕至今的夢想。

  *  *  *

  今年(2003年)10月,民音(民主音樂協會)迎來創立四十週年的佳節。
  交響樂、室內音樂、歌劇、芭蕾舞、流行歌曲、探戈舞、民族舞蹈等等,民音自成立以來已舉辦遠超過六萬場次的公演。

  *  *  *

  吾師戶田先生常指導說:「無論文學或音樂,都該接觸一流的作品。」
  我也是在青春時期用手搖留聲機聆聽貝多芬的名曲,感受到莫大的鼓勵,帶給我在艱苦日子裡生存下去的力量。
  只是在我就任會長的1960年前後,對一般庶民來說,欣賞古典音樂或舞臺公演都是昂貴、也沒有機會接觸。
  現在是民眾的時代。藝術絕對不是部分特權階級的專利。使最高級的音樂藝術這人類共同的寶物普及於大眾──這就是創辦民音的出發點。為此,我拚命地奔走和奮鬥。
  為了發展文化交流,我一直希望能夠邀請歌劇界的至寶「斯卡拉歌劇院」到日本盛大演出。雖然被嘲笑:「民音和學會不可能辦到」,但自初次交涉經過了十六年,終於在1981年實現了自成立民音以來的這個夢想。
  當時的巴迪尼(M. Badini)總裁表示:「除了斯卡拉歌劇院建築物本體之外,所有東西都運來日本了」,那是一次堪稱壯舉的「搬家大公演」。

  *  *  *

  民眾是大地。當這片大地響徹和平的音樂時,社會和世界都將充滿善美的光彩!
  在創立三週年的1966年,民音邀請了蘇聯的新西伯利亞芭蕾舞團來日演出,是為「世界芭蕾系列」的第一次公演。
  當時東西冷戰正酣,政治對立的問題一再受到傳揚,連國民也對蘇聯懷有根深柢固的「可怕」印象。正因為如此,優美的「文化親善大使」來到日本,引起人們的共鳴,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文化交流正是互相理解的橋樑、和平的先驅。
  「絲路音樂之旅」系列的第四次公演,乃是由中國、土耳其、蘇聯的烏茲別克共和國(當時)和日本的音樂家同臺演出,主題是「遙遠的和平道路」。
  當時「中蘇對立」,為實現這次公演歷經一番艱險的旅程。然而住在那裡的是人,哪有無法互相理解的道理呢!
  民音的工作人員鍥而不捨地進行交涉,深信「文化必定能夠克服國家之間的對立」。當中蘇兩國感受到民音對文化交流的熱切期盼時,終於答應參加演出。
  1985年,當代表團成功地結束在日本全國二十六個城市三十次演出之後,我在信濃町的聖教新聞社歡迎一行的到訪。
  各國團長異口同聲地說:「這次在日本演出必定能加強未來的和平與友好的發展」──這番話讓我彷彿聽到文化勝利的凱歌。
  四年之後,中蘇終於達成了戲劇性的和解。
  音樂沒有垣牆。能超越國界、語言、人種和民族的差異,結合人心,彈奏和平的曲調。
  這就是民音與九十個國家、地區進行文化交流的理由。
  我把這連結人類的文化交流大道稱為「精神絲路」。

  *  *  *

  以文化連結世界!隨著民音的推進,逐漸開闢出遼闊的「精神絲路」,相信這不單是我個人的感受。

  摘自《隨筆 新人間革命》(2003年12月24日刊登在《聖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