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17)

31-17 以人為本的機關報《聖教新聞》

  在池田會長與戶田會長一起努力下,創價學會的機關報《聖教新聞》於1951年4月20日創刊,帶給世界民眾勇氣和希望。池田會長在本節敘述了《聖教新聞》的原點與使命。

  戶田先生第一次提到創辦學會機關報的構想是在1950年8月,當時先生主導經營的信用合作社正遭遇瓶頸,被迫停止營業。
  那天(8月24日),我和先生在東京虎門的咖啡廳,和一位獲知信用合作社停止營業消息的報社記者見面。於歸途,先生語重心長地說:「報紙的力量超乎目前的社會所能想像。擁有一份報紙,就是坐擁很大的力量。學會也要找機會儘早辦報,大作,幫我好好想想。」
  四個月後的12月,在東京新橋車站附近的一間餐館裡,戶田先生又再次鏗鏘有力地對我說:「辦報吧,辦機關報,今後是言論的時代。」
  當時先生正一身承受譴責的炮火,卻泰然自若,展望著廣宣流布的遙遠未來。
  隔年1951年2月的一個寒夜。
  「該出報紙了。我是社長,你當副社長,大膽去做吧!」先生那剛毅奮勇的面容,我迄今難忘。
  兩個月後的1951年4月20日,《聖教新聞》問世。
  當初發行量只有五千份,旬刊,兩頁。從現在的日報五百五十萬份發行量來看,恍如隔世。
  那是小小的一步,但先生的藍圖非常遠大。
  在研究報紙名稱時,出現種種方案,如「文化新聞」、「創價新聞」、「世界新聞」。
  戶田先生笑著說:「想到將來,叫『宇宙新聞』怎麼樣?」
  最後決定名為「聖教新聞」。先生的氣魄是創辦一份將大宇宙根本法的佛法傳遍世界的報紙。
  先生為創刊號撰寫了頭版頭條的論文〈什麼是信念?〉此後還連載小說《人間革命》和專欄〈寸鐵〉,健筆不輟。
  我也負責歷史人物專欄,介紹「革命與熱情的詩人」拜倫、「命運的樂聖」貝多芬、「前進的青春」拿破侖等等。
  此外,我還作為公關部長,朝氣蓬勃地展開論戰,駁斥言論界的錯誤報導。那段時光令人懷念。唯有《聖教新聞》永恆不變地報導真實!
  「這是寫給我摯愛同志的信」,先生和我都是抱著這種想法,盡心竭力地寫作。
  「真想讓全日本、全世界的人都閱讀這份報紙!」恩師自創刊五週年(1956年)那年的年初,開始將《聖教新聞》致贈給亞洲各國領導者。共十位,其中有印度的尼赫魯總理、菲律賓的麥格塞塞總統、中國的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等。
  書簡上寫道:「希望閣下通過本報,加深對佛教的理解,以期為東方文明進一步貢獻力量。」
  先生要用《聖教新聞》打開東方友好與和平的突破口。
  有人嘲笑這是異想天開,但我一五一十地實現了恩師的心願。
  東方的人權鬥士甘地在獄中也堅持發行報紙。
  他透過報紙宣傳自己的「非暴力抗爭」信念,鼓舞民眾。
  無論遭受怎樣的迫害,我們透過《聖教新聞》堅持宣傳正義和真實,讓創價的新人本主義浪潮遍及全世界。
  「如今日本的良心是創價學會,是《聖教新聞》。」一些有識之士如此評價。
  這完全來自於同志的可貴獻身。
  世紀末的樣相黑暗無比,不負責任的言論橫行,缺乏哲學的社會如同步入迷途。
  在這種情況下,「真實的言論機關報」《聖教新聞》肩負使命,要成為希望的太陽,照耀二十一世紀。
  我也會撰寫不輟。一定繼續寫下去。
  我的同志啊,齊心合力,一起建設「民眾的言論城」吧。

  摘自《隨筆 新人間革命》(1998年4月15日刊登在《聖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