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三章 生命變革的實踐(3-5)

3-5 御本尊是映照真實生命的鏡子

  本節講述御本尊是映照生命的鏡子,向御本尊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能琢磨生命。

  今天想以「鏡子」來談談「信心」重要的應有姿態。「鏡子」在佛法上常被拿來作為譬喻,具有許多意義。在此,就我們的信心簡潔地說明。
  《御書》云:「銅鏡可顯人之形,不顯人心。法華經不衹顯人之形,亦顯人之心。更不祇顯心,更能鑒及先業並未來,無纖毫之翳。」(御書1605頁)
  ──銅鏡等雖能照出人形,卻不能照出人心。《法華經》不但可以照出人形(色法),更能照出人心(心法);不但能照出人心,就連前世的業因、未來的果報也能照得一清二楚。
  鏡子照出看得到的面貌或模樣。佛法的鏡子則是連看不見的生命也能映照出來。
  鏡子應用光線反射等原理,照出我們的身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御本尊是佛智慧的極致,能讓我們根據「宇宙」與「生命」法則,凝視「自身」的實相而得以成佛。
  就好比整理儀容時鏡子不可或缺一樣,凝視自己,凝視人生,享受更美好、幸福的生活,需要「映照生命」的鏡子。
  〈一生成佛抄〉有云:「譬如模糊不清的銅鏡,經琢磨之後變得像玉石一樣明亮。現在,一念無明的迷惑之心,是未經琢磨的銅鏡;加以琢磨,一定會變成法性真如的明鏡。」(御書文白並列本Ⅰ2頁)  
  總之,任何人的生命原本都是光輝的明鏡。
  不同之處在於有沒有琢磨。磨之者為佛,朦朧不清者是迷惘的凡夫。唱念妙法就是在琢磨生命,我們不僅親身實踐,還教導他人唱念妙法,努力讓他人「生命的鏡子」發亮。從這點來看,我們也可說是生命的磨鏡師。
  但是人往往努力修飾門面,卻不琢磨生命。在意臉上的黑斑,卻不在意心靈的黑斑。
  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有一部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在此簡單介紹故事的內容。
  俊美的青年道林‧格雷,由於外貌出眾,擁有「輝耀的青春」的外號。有位畫家為了永遠留下他的美貌,為他作畫。畫得十分傳神,畫中的他年輕英俊。後來,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
  道林受到朋友的影響逐漸誤入縱慾、邪惡歧途,過著不道德的生活,但是他的外貌依舊英俊,容光煥發,幾年下來還是一樣年輕。然而畫中的他,隨著生活墮落,面容漸漸變得醜惡。
  直到道林玩弄某位少女的感情,逼得少女尋短。此時,肖像畫中的那張臉,開始露出邪惡、殘酷的駭人表情。後來,隨著他惡行不斷,肖像也變得越來越可怕。
  道林心生恐懼,害怕這張靈魂容貌會醜陋地永遠流傳下去,即使在他死後,仍會真實地訴說他曾做過的醜陋之事。但就算他現在開始去從善,畫也不發生任何變化。
  於是道林下定決心要毀掉這幅畫!他認為只要畫像不存在,就能揮別過去,他就自由了。他拿起刀子刺向那幅畫。
  當人們聽到慘叫聲趕來,只見到年輕俊美的道林畫像,以及倒在畫像前一個又老又醜的男子(道林),胸前插著一把刀。
  也就是說,肖像是他「生命容顏」,「靈魂容顏」。一五一十地刻劃了他所有行動的因果。
  就算能為臉部上妝,也掩飾不了靈魂面貌。因果法理更是儼然存在。
  佛法講「陰德陽報」(看不見的善行,呈現為看得見的幸福果報),在佛法世界裡所做的一切都不會徒勞無功。如果只做表面功夫是毫無意義的。
  刻劃善惡因果的「靈魂面貌」,在某種程度會流露於外表,成為一個人的「相」。英國也有句諺語:「臉是靈魂的鏡子。」
  就像照鏡子整理儀容般,磨亮「靈魂容顏」,需要映照生命的明鏡,這就是「觀心」的「御本尊」。
  〈觀心本尊抄〉就「觀心」說明:「當我們看著一面明鏡時,才看得見自己具備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御書文白並列本Ⅰ395頁)
  同樣地,「觀心」是在自己的「心」(生命)看到「十界」,尤其「佛界」。因此大聖人為人類圖顯的是「觀心」的「御本尊」。
  日寬上人說:「正以本尊譬為明鏡。」意指將御本尊比喻為明鏡。
  〈御義口傳〉云:「妙法蓮華經之五字,照現萬像,不遺一法。」(御書756頁)。就是說,妙法蓮華經五字、亦即御本尊,映照出宇宙所有的影像,一絲一毫也不遺漏。
  御本尊正是映照原原本本的宇宙全體的明鏡中的明鏡。拜此御本尊時,可觀得自己生命本來的姿態(實相),湧現佛界。
  我們信心的一念,會原原本本地映照在御本尊之中,反映在大宇宙。這就是一念三千的法理。
  大聖人對佐渡門下阿佛法師說:「您或許會認為是在供養多寶如來的寶塔,其實並不是那樣,這是在供養您自己本身。」(御書文白並列本Ⅰ332頁)
  信奉、莊嚴御本尊的信心,其實就是在妝點、莊嚴自己這座寶塔。信仰御本尊,宇宙一切佛菩薩立刻就會守護我們。誹謗的話,就會發生相反的作用。
  所以「心」很重要。信心的一念很微妙。
  例如,做勤行或參加廣布活動,有時或許會覺得「唉,好煩喔!」這樣心會原原本本像照鏡子一樣反映在大宇宙,說得明白點,諸天也會覺得「唉,好煩喔!」那麼諸天善神就無法發揮真正力量。
  相對地,凡事都以「又要累積福運了!」的心情高高興興地去做,諸天也會歡喜,積極發揮作用。既然都要行動,這麼想比較有價值。
  如果以「有點在浪費時間」的一念作佛道修行,這種懷疑、埋怨的心態會消滅功德。結果當然感受不到功德,反而加深了「果然還是白費功夫」這種莫名其妙的確信,形成惡性循環。
  抱著「真的是這樣嗎?」的疑心來信仰,這種軟弱的一念映照在宇宙的鏡子,就不會出現明顯的結果。懷抱堅強的確信,則福運無限大。
  總之,要掌控自己微妙而儼然的信仰之「心」,將它從煩惱的束縛解放出來。如此一來,我們的人生、境界也會海闊天空,生活的一切必定洋溢著功德。
  能否體會這一念的微妙之處,就是信心的要諦,也可說這裡有一生成佛的關鍵。
  俄羅斯有句諺語:「自己臉歪嘴斜,怎可怪罪鏡子。」
  照的明明是自己,卻責怪鏡子。同樣地,人生的幸與不幸都是反映自身生命因果的結果,不是別人的錯。信心的世界更是如此。
  日本一則有名的「狂言」(日本古典藝能)內容是:在鏡子還很珍貴的時代,某鄉下村莊裡有一位從京城回來的丈夫,帶了鏡子送給妻子,第一次照鏡子的妻子,看見裡面出現女人,大吵大鬧:「這是誰呀?竟然帶了京城的女人回來!」
  雖然是個笑話,但在現實生活裡,許多人看到自己生命(一念、因果)映照出的人生種種現象,感到憤怒、悲嘆,甚至反問:「這是誰?我可不認識!」
  因為不知道佛法這面「生命的鏡子」,所以無法正視自己本來的樣相。不了解自己的樣相,當然也無法正確引導他人的人生,更無法看穿社會現象的本質。

  摘自美國SGI婦人部研修會的指導(1990年2月27日,美國)

《創造幸福與和平的智慧》一書彙集池田會長著作中的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