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二十三章 珍視每個人(23-8)
23-8 日蓮佛法是至極的人本主義
日蓮大聖人寫信給一位兒子英年早逝的女門人,給予深入人心的鼓勵。本節引用其內容,闡明佛法珍視每個人的人本主義。
1280年(弘安三年)秋天的9月5日,南條時光之弟七郎五郎去世。詳情不大清楚,只知道是突然身故。
當時,七郎五郎虛歲十六,英年早逝。大聖人一聽到消息在隔天9月6日就寫好信寄給時光及其母親,給予衷心的慰問和鼓勵。
「聽說了南條七郎五郎大人逝去的事。人之有生就必定有死是一般的常理,不分智者或愚人、在上或在下的人們都知道的事,因此,沒有必要現在才來哀嘆、驚慌,我自己是這樣想,也這樣教導別人。但面對這個訃告,是夢境或是幻覺呢?到現在仍難以辨別。」(御書文白並列本Ⅵ,19頁)
「為人母的令堂會是多麼的悲歎啊!令堂的父母、兄弟也都已經先逝去,最愛的夫君也死別了,幸好留有多位子女,可以稍微撫慰自己的心吧。」(同上)
「然而最疼愛的么兒,而且是個男孩,容貌端莊,心地純良,其他人也都覺得他瀟灑爽朗,卻忽然逝去了,就像花苞在風中枯萎、滿月忽然消失一樣。實在不能相信這是真的,因此再也找不到慰問您們的話。」(同上)
「追申:這六月十五日見面時,見到他『才華洋溢、能力出眾,真是一個好男兒』,想到再也見不到他了,就感到十分悲傷!不過,因為他是對釋迦佛、《法華經》深信不疑的人,臨終時的樣相很好,相信他的心與父親一起到了靈山淨土,兩人手拉手、相互擁抱而感到喜悅吧。如此想著,還可以令人感到安慰!」(同上)
如信末追申所言,七郎五郎才在去世的三個月前,與其兄長時光一同拜訪大聖人,大聖人對兄弟倆凜凜之姿衷心感到喜悅,對他們的將來充滿期待。所以大聖人才會在接獲七郎五郎的訃聞,說:「是夢境或是幻覺呢?到現在仍難以辨別。」可知那是任誰都會感到驚嘆的事情。
這個七郎五郎,是父親去世時仍在母親肚子裡的遺腹子。突然失去支撐她活下去的愛子,對於母親來說,該是多麽悲痛!這在現今來說,就像竭盡全力培育自己的孩子成為後繼人才的婦人部母親們。
大聖人深切體會那樣的心情,給予「同苦」撫慰。將一個母親道不盡的悲痛真的視為自己的悲痛,加以包容,在內心與之一同悲泣。
並非表示「同情」,是與對方為一體,展現「感同身受」的姿態。秉持「同理心」與苦惱的人共同承擔「痛苦」、「傷悲」。這是本佛日蓮大聖人的為人之道,也是身為「人」最崇高的姿態,令人拜讀後為之感動而熱淚盈眶。
我們學會也是徹底實踐本佛深邃的「人本主義」者。
發自內心的「鼓勵」才是信仰佛法者的證明。對煩惱的人、痛苦的人,即時地送上「鼓勵的話語」,使之化悲痛為勇氣、化苦惱為希望。這就是大聖人的精神。
摘自全國青年部幹部會的指導(1992年4月12日,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