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人間革命的實踐 
第二十章 贈與青年(20-18)

20-18 學是光,無學則暗

  好學不倦的人永遠年輕。青年時期就養成好學習慣的人是幸福的。

  俄國有句諺語:「學是光,無學則暗。」
  當然,學並不只限於在大學裡求學。說來,「學」是上進,「無學」是停滯。向學的心,走向和平、進步、繁榮。相對地,無學則與悲慘、不幸、貧困脫離不了關係。
  我的青春期是在半工半讀中度過。恩師戶田先生事業受挫的1950年前後,對於體弱的我來說,是磨難最多的時期。
  可是,我不以為苦。在認定為「師匠」之人身邊奮鬥的歲月,我沒有一絲後悔。唯有課業跟不上進度這點,讓我感到焦慮。
  恩師似乎看穿我的心事,有一天這麼說:
  「別擔心,大學的課業我都會教你,稍等一等,學校的事就包在我身上!」
  大約從那時候開始,每星期日我都到戶田先生府上打擾,展開一對一的授課。
  從政治、經濟、文學,到科學、物理學、天文學,原本就博學的恩師成為一位想傾盡畢生所學的理想家教。
  後來,覺得只有星期日還不夠,上班前的早晨也上課。課業十分嚴格。就在激烈奮戰中,我在恩師薰陶下奠定了基礎。
  恩師是徹底學習的人。在他逝世約兩週前,曾嚴格地問我:「今天看了什麼書?不管有何事,都不要忘記讀書。《十八史略》我看到第三冊呢!」
  當時恩師衰弱至極,無法自行走路。但那鏗鏘有力的聲音,至今仍縈繞耳際。
  勤學不倦、持恆行動的人,永遠年輕。上進的生命,就像潺潺流水,常保清新。
  我見過的眾多人士當中,尤其讓我不得不欽佩其潛心向學態度的,首推二十世紀代表性的歷史學者──故阿諾德‧湯因比博士。
  承蒙博士再三邀請,我於1972年及次年,有機會與博士進行前後約四十小時的交談。對談內容收錄在1975年出版的對談集《展望二十一世紀》。之後,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等,有幸獲得廣大迴響。很高興多少報答了博士以真心誠意與年輕的我對話的恩情。
  對談結束的隔年,博士臥病,遺憾的是恢復狀況不盡理想,他的意識沒有完全清醒過來。
  貝洛妮卡夫人來信詳細告知博士的狀況,說:
  「不知道是否真的在讀書,外子雖臥病在床,手中還拿著書本翻動著。」
  我深受感動。這可以說是博士身為學者從事研究的努力,昇華為一種即使在被病魔奪去意識,依然好學、上進的生存態度吧!不愧是被譽為本世紀知識人翹楚的一種透徹形象。
  畢生勤學,說來容易。日本成為經濟大國,餘暇增多,興趣也各式各樣。可是,只要有時間到學校學習,這樣心靈就會豐裕了嗎?並非如此。端看在此人心中,是不是有積極向上的心,才是關鍵所在。
  湯因比博士在病床上還手不釋卷,對他來說,「學習」成為一種良好的「癖好」。年輕時就養成這種「癖好」的人是幸運的。
  不論工作場所或家庭,日常瑣事中也有難得的學習機會。五分鐘就看看報紙,翻幾頁書或聽聽新聞報導,與人見面時也必獲取一些知識。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很忙碌,還是能將「繁忙」化為「學習」。
  怠惰的心是停滯的第一步。希望我們的人生常保「上進的心泉」充盈飽滿,凡事都興致勃勃地抱持新鮮的感動。

  摘自《心的四季》(日文,1993年5月出版)

《創造幸福與和平的智慧》一書彙集池田會長著作中的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