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人间革命的实践 
第二十章 赠与青年(20-18)

20-18 学是光,无学则暗

  好学不倦的人永远年轻。青年时期就养成好学习惯的人是幸福的。

  俄国有句谚语:“学是光,无学则暗。”
  当然,学并不只限于在大学里求学。说来,“学”是上进,“无学”是停滞。向学的心,走向和平、进步、繁荣。相对地,无学则与悲惨、不幸、贫困脱离不了关系。
  我的青春期是在半工半读中度过。恩师户田先生事业受挫的1950年前后,对于体弱的我来说,是磨难最多的时期。
  可是,我不以为苦。在认定为“师匠”之人身边奋斗的岁月,我没有一丝后悔。唯有课业跟不上进度这点,让我感到焦虑。
  恩师似乎看穿我的心事,有一天这么说:
  “别担心,大学的课业我都会教你,稍等一等,学校的事就包在我身上!”
  大约从那时候开始,每星期日我都到户田先生府上打扰,展开一对一的授课。
  从政治、经济、文学,到科学、物理学、天文学,原本就博学的恩师成为一位想倾尽毕生所学的理想家教。
  后来,觉得只有星期日还不够,上班前的早晨也上课。课业十分严格。就在激烈奋战中,我在恩师熏陶下奠定了基础。
  恩师是彻底学习的人。在他逝世约两周前,曾严格地问我:“今天看了什么书?不管有何事,都不要忘记读书。《十八史略》我看到第三册呢!”
  当时恩师衰弱至极,无法自行走路。但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仍萦绕耳际。
  勤学不倦、持恒行动的人,永远年轻。上进的生命,就像潺潺流水,常保清新。
  我见过的众多人士当中,尤其让我不得不钦佩其潜心向学态度的,首推二十世纪代表性的历史学者──故阿诺德·汤因比博士。
  承蒙博士再三邀请,我于1972年及次年,有机会与博士进行前后约四十小时的交谈。对谈内容收录在1975年出版的对谈集《展望二十一世纪》。之后,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等,有幸获得广大回响。很高兴多少报答了博士以真心诚意与年轻的我对话的恩情。
  对谈结束的隔年,博士卧病,遗憾的是恢复状况不尽理想,他的意识没有完全清醒过来。
  贝洛妮卡夫人来信详细告知博士的状况,说:
  “不知道是否真的在读书,外子虽卧病在床,手中还拿着书本翻动着。”
  我深受感动。这可以说是博士身为学者从事研究的努力,升华为一种即使在被病魔夺去意识,依然好学、上进的生存态度吧!不愧是被誉为本世纪知识人翘楚的一种透彻形象。
  毕生勤学,说来容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余暇增多,兴趣也各式各样。可是,只要有时间到学校学习,这样心灵就会丰裕了吗?并非如此。端看在此人心中,是不是有积极向上的心,才是关键所在。
  汤因比博士在病床上还手不释卷,对他来说,“学习”成为一种良好的“癖好”。年轻时就养成这种“癖好”的人是幸运的。
  不论工作场所或家庭,日常琐事中也有难得的学习机会。五分钟就看看报纸,翻几页书或听听新闻报导,与人见面时也必获取一些知识。这样的人虽然看起来很忙碌,还是能将“繁忙”化为“学习”。
  怠惰的心是停滞的第一步。希望我们的人生常保“上进的心泉”充盈饱满,凡事都兴致勃勃地抱持新鲜的感动。

  摘自《心的四季》(日文,1993年5月出版)

《创造幸福与和平的智慧》一书汇集池田大作著作中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