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二章 構築幸福境界(2-7)

2-7 提升生命的根基至「佛界」

  日蓮佛法作為修行目標的「成佛」不是「死後變成佛」,而是在現今自己的生命開顯佛界的生命境界,本節說明日蓮佛法的成佛觀。

  關於一個人作為十界互具之當體這點,我們可以生命的「根基」來看。所謂「根基」是指,同樣是人,有些人以地獄界為主度日,有些人則以菩薩界為主處世。這就是生命的習性。人往往會由於長久所累積的業因而產生習性。
  就如彈簧伸縮,人最後還是會回歸自己的根基。雖是以地獄界為根基,但也並非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處於地獄界,有時也會處於人界或修羅界。而以修羅界「勝他之念」為根基的人,有時也會產生菩薩界、天界。
  以修羅界為主的人,一時會出現菩薩界,但還是會馬上恢復到修羅界。因此,唯有靠人間革命、提升境界才能改變這種人的根基,以及其生命奧底的一念。
  生命的根基處於何界,將左右人的一生。例如,以餓鬼界為根基的人,就好像搭上餓鬼船,雖然船上有苦有樂及種種變化,但船儼然行進在餓鬼界的軌道上。因此不僅所看到的風景會被餓鬼界所染,死後也會步往宇宙的餓鬼界。
  將此生命根基轉為佛界,也就是指成佛一事。即使根基是佛界,仍有九界,所以並非沒有煩惱與痛苦。但生命奧底仍然會充滿希望、安心與歡喜。
  戶田先生曾說:「即使生了病仍會對自己說:『沒有問題,只要信奉御本尊,一定會好的!』像這樣能安心度日的境界,不就是佛界嗎?佛界裡有九界,有時也會生氣、煩惱;並非一切放心就不用在意,擔心的事還是會擔心,只要生命奧底能安心的話,就是佛的境界。」
  又說:「活著本身就是一大樂事,這不就是佛的境界嗎?如此的境界,不就跟大聖人的境界一樣嗎?大聖人被抓去斬首還能處之泰然,要是換成我們,不早已驚惶失措!他被放逐佐渡,不但諄諄教誨弟子,更寫下〈開目抄〉、〈觀心本尊抄〉這些巨著,如果不是心安理得,怎麼寫得出來?」
  勤行唱題是一項與佛的生命結合一體的莊嚴儀式。透過持續勤行唱題,能使本身佛界生命扎實地深植在遼闊的大地。在這塊大地上,每一瞬間都能自由自在地扮演九界的角色。
  此外,將社會根基轉換為佛界,則是廣宣流布的奮戰,其根本在於「增加同志」。
  總之,只要以信心為根本,一切都不會白費。以佛界為根基的人生,能以過去或現在所歷經的九界生活,邁向希望的未來。不!應說九界所經歷的勞苦,將成為強化佛界的動力。
  煩惱即菩提,苦惱(煩惱=九界)將全部成為幸福(菩提=佛界)的薪柴。就好像人體攝取食物,消化吸收之後,轉變為能量一樣。
  與九界現實苦惱無關的佛,不能算是真正的佛,也不是十界互具的佛,這就是〈法華經‧壽量品〉的精髓。
  從某種層次來說,佛界也可指自願承擔地獄之苦的生命。佛界中具有地獄界,亦指同苦、自願承擔苦惱一事,是責任感與慈悲的表露。自願為弘教、為會員而煩惱,這種煩惱將強化佛界。

  *  *  *

  十界互具的人生是以信心為根本,「忠於自己」地活下去。未闡明十界互具的教義會厭棄九界,試圖斷絕九界直達佛界。
  廣義來說,那是一種「將人性去蕪存菁」的方式。怨聲載道,怪罪一切,否定短處,終究走上「灰身滅智」(將色身燒為灰,使心智消滅之意)一途。反省自己固然重要,但若過度執著僵硬反而使人變得萎縮,會有淪為行屍走肉的危險。
  有句成語說:「矯枉過正」,對於人的一些小缺點不要太在意,給予希望與目標,任其自在地發揮反而成效更好的情形很多。
  如此充滿自信、精力充沛的話,不知不覺中連缺點都會遁形。例如,「性急」的缺點會轉變成「行動力十足」的優點。
  不僅自己的人生如此,培育他人時也是一樣。就以原原本本的自己去發揮,無須逞強,也無須矯飾。既然是人,會有想哭的時候,有想笑的時候,有想發脾氣的時候,也有迷惘的時候。
  如此毫無虛飾的凡夫,將其奧底的一念轉向廣宣流布時,其生命根基就會變為佛界。
  該憤怒時就憤怒,該煩惱時就煩惱,該歡笑時就歡笑,該享樂時就享樂,「痛苦時就感到痛苦,快樂時就覺得快樂」(御書文白並列本Ⅱ320頁),如此活潑、生氣蓬勃地度過每一天,不僅自己,也會讓他人邁向絕對幸福之道。

  摘自《法華經的智慧》(日文第四冊,1998年12月出版)

《創造幸福與和平的智慧》一書彙集池田會長著作中的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