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针 
第二章 构筑幸福境界(2-7)

2-7 提升生命的根基至“佛界”

  日莲佛法作为修行目标的“成佛”不是“死后变成佛”,而是在现今自己的生命开显佛界的生命境界,本节说明日莲佛法的成佛观。

  关于一个人作为十界互具之当体这点,我们可以生命的“根基”来看。所谓“根基”是指,同样是人,有些人以地狱界为主度日,有些人则以菩萨界为主处世。这就是生命的习性。人往往会由于长久所累积的业因而产生习性。
  就如弹簧伸缩,人最后还是会回归自己的根基。虽是以地狱界为根基,但也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处于地狱界,有时也会处于人界或修罗界。而以修罗界“胜他之念”为根基的人,有时也会产生菩萨界、天界。
  以修罗界为主的人,一时会出现菩萨界,但还是会马上恢复到修罗界。因此,唯有靠人间革命、提升境界才能改变这种人的根基,以及其生命奥底的一念。
  生命的根基处于何界,将左右人的一生。例如,以饿鬼界为根基的人,就好像搭上饿鬼船,虽然船上有苦有乐及种种变化,但船俨然行进在饿鬼界的轨道上。因此不仅所看到的风景会被饿鬼界所染,死后也会步往宇宙的饿鬼界。
  将此生命根基转为佛界,也就是指成佛一事。即使根基是佛界,仍有九界,所以并非没有烦恼与痛苦。但生命奥底仍然会充满希望、安心与欢喜。
  户田先生曾说:“即使生了病仍会对自己说:‘没有问题,只要信奉御本尊,一定会好的!’像这样能安心度日的境界,不就是佛界吗?佛界里有九界,有时也会生气、烦恼;并非一切放心就不用在意,担心的事还是会担心,只要生命奥底能安心的话,就是佛的境界。”
  又说:“活着本身就是一大乐事,这不就是佛的境界吗?如此的境界,不就跟大圣人的境界一样吗?大圣人被抓去斩首还能处之泰然,要是换成我们,不早已惊惶失措!他被放逐佐渡,不但谆谆教诲弟子,更写下〈开目抄〉、〈观心本尊抄〉这些巨著,如果不是心安理得,怎么写得出来?”
  勤行唱题是一项与佛的生命结合一体的庄严仪式。透过持续勤行唱题,能使本身佛界生命扎实地深植在辽阔的大地。在这块大地上,每一瞬间都能自由自在地扮演九界的角色。
  此外,将社会根基转换为佛界,则是广宣流布的奋战,其根本在于“增加同志”。
  总之,只要以信心为根本,一切都不会白费。以佛界为根基的人生,能以过去或现在所历经的九界生活,迈向希望的未来。不!应说九界所经历的劳苦,将成为强化佛界的动力。
  烦恼即菩提,苦恼(烦恼=九界)将全部成为幸福(菩提=佛界)的薪柴。就好像人体摄取食物,消化吸收之后,转变为能量一样。
  与九界现实苦恼无关的佛,不能算是真正的佛,也不是十界互具的佛,这就是〈法华经‧寿量品〉的精髓。
  从某种层次来说,佛界也可指自愿承担地狱之苦的生命。佛界中具有地狱界,亦指同苦、自愿承担苦恼一事,是责任感与慈悲的表露。自愿为弘教、为会员而烦恼,这种烦恼将强化佛界。

  *  *  *

  十界互具的人生是以信心为根本,“忠于自己”地活下去。未阐明十界互具的教义会厌弃九界,试图断绝九界直达佛界。
  广义来说,那是一种“将人性去芜存菁”的方式。怨声载道,怪罪一切,否定短处,终究走上“灰身灭智”(将色身烧为灰,使心智消灭之意)一途。反省自己固然重要,但若过度执着僵硬反而使人变得萎缩,会有沦为行尸走肉的危险。
  有句成语说:“矫枉过正”,对于人的一些小缺点不要太在意,给予希望与目标,任其自在地发挥反而成效更好的情形很多。
  如此充满自信、精力充沛的话,不知不觉中连缺点都会遁形。例如,“性急”的缺点会转变成“行动力十足”的优点。
  不仅自己的人生如此,培育他人时也是一样。就以原原本本的自己去发挥,无须逞强,也无须矫饰。既然是人,会有想哭的时候,有想笑的时候,有想发脾气的时候,也有迷惘的时候。
  如此毫无虚饰的凡夫,将其奥底的一念转向广宣流布时,其生命根基就会变为佛界。
  该愤怒时就愤怒,该烦恼时就烦恼,该欢笑时就欢笑,该享乐时就享乐,“痛苦时就感到痛苦,快乐时就觉得快乐”(御书文白并列本Ⅱ320页),如此活泼、生气蓬勃地度过每一天,不仅自己,也会让他人迈向绝对幸福之道。

   摘自《法华经的智慧》(日文第四册,1998年12月出版)

《创造幸福与和平的智慧》一书汇集池田会长著作中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