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佛教的人本主義系譜

  佛教是始於釋尊,經由印度的龍樹、天親(世親)等被尊稱為菩薩的論師,以及中國的天台大師(智顗)、妙樂大師(湛然)、日本的傳教大師(最澄),到日蓮大聖人,一脈相承發展下來。創價學會是信奉此佛教的教團,傳承自釋尊以來佛教的生命尊嚴、尊敬萬人此人本主義的正統系譜。
  創價學會根據大乘經典中的《法華經》,遵循日蓮大聖人以身明示的《法華經》根本精神,於現代展開信仰實踐與活動。

(一)釋尊

  創立佛教的釋尊,在古印度出生為王子(誕生地:藍毘尼(Lumbini),位於尼泊爾)。
  年輕時目睹人無可避免的生、老、病、死痛苦,從而悟到即使現在正值青春活得健康,也難免須面對生、老、病、死,想要探究解決此根源苦惱的方法而出家。
  釋尊貴為王子,有著人人稱羨的優渥環境。但他明白到大家所追求的奢華終究是虛無飄渺後,回想到過去並無真正快樂可言,因而追求明示生存意義的正確思想、哲學。

覺者──佛陀

  釋尊對於當時傳統的教說與改革的教說並不感到滿足,而藉由瞑想的修行方式,探究種種苦惱的根本原因所在及解決之道,於是悟覺貫穿每個人生命與宇宙的永恆普遍之「法」。
  釋尊因而被稱為「Buddha」(古印度語),意思為「覺者」。後來中國以漢字「佛」、「佛陀」來表示。另外,基於他是「釋迦族出身之聖者」之意,又稱為「釋迦牟尼」、「釋尊」。
  佛教教義的核心是釋尊所悟覺之「法」。

自覺人性尊嚴的智慧

  釋尊道破,人們由於無知,不了解自己本有的人性尊嚴,以致陷入利己主義,執著於以自我為中心的眼前欲望,即使致他人於不幸也要獲得一己的幸福。所以教導悟覺自己生命內在的永恆普遍之法,從根源無知被解放出來,回歸自己本有的清淨生命之生存方式,方是作為人最尊貴、最卓越的生存方式。
  可以說,那是藉由發現內在的智慧,重新找回自身生命中無上的人性尊嚴,促使發揮無限可能性的「人的價值復甦」。

尊敬萬人的慈悲

  釋尊教導,藉由自覺自己的人性尊嚴,從而得知並尊敬他人的人性尊嚴,這是「慈悲」的基本精神。
  釋尊對某位大王教導說:「對任何一個人來說,自己是最可愛的了。愛自己的人,絕不可危害他人。」
  佛教所說的「慈悲」,是明白他人與自己一樣,都是重要的存在而珍惜他人,秉持「雙向」的態度對待眾人。

大乘佛教之精髓──《法華經》

  釋尊的弘教人生長達五十年之久。涅槃後,他的種種言行由弟子們紀錄彙集成為經典,主要法理的教導歸納為「經」。其中以慈悲、智慧為根幹的教導,又編纂為大乘經典。其精髓即是《法華經》,尊稱為「經王」。
  《法華經》闡示了釋尊自身從長遠過去以來的願望──「欲提升一切眾生達到與自己相同的境界」,因說出《法華經》而得以達成。
  釋尊在《法華經》中進而再三呼籲眾多弟子要繼承此永遠願望,並從事實現此願望的慈悲行動。

(二)法華經行者──日蓮大聖人

  日蓮大聖人在混濁的社會中,視民眾的苦惱為自己的苦惱,探究解決之道。
  於是誓願繼承實現人真正幸福與尊嚴的佛法,一面鑽研前人的探究,一面也開始探索諸經典內容。然後在闡說眾人無限潛能及如何向社會展開的《法華經》中找到解答。
  大聖人進而深深決意,要確立人真正的幸福與尊嚴,以及實現社會的安穩。對於人們由於對佛教的無知和對舊有思想的錯誤執著所產生的強烈排斥,或來自掌權者的嚴苛彈壓,大聖人毫不屈服,作為法華經的行者,依照《法華經》的教導,拼命貫徹鼓舞民眾、令民眾蘇生的實踐。
  大聖人確立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唱題行,並圖顯奉為信仰對象之御本尊。他鑽研到《法華經》肝要之教法並加以確立,具體地開示了萬人成佛的途徑。
  《立正安國論》闡述:「失國滅家,又將遁世何處?須知,汝欲求一身安堵,必先禱四表之靜謐。」(御書30頁)呼籲欲要人人獲得幸福,就不可欠缺世界和平與繁榮。
  大聖人將「立正安國」作為一生實踐的根幹,也就是以「立正安國」作為支撐社會的根本原理,建立人性尊嚴的哲學,建設人人能安穩度日的社會。
  這相通於自釋尊以來,為克服侵蝕人類生命及社會的破壞性利己主義所付出的努力;也是基於「祈願實現充滿信賴、創造價值與和諧的自他幸福」這佛法根本精神,來實踐新的人本主義。
  其實踐主軸就是充滿理性與人性的「對話」。

(三)於現代展開日蓮佛法的創價學會

  豁出生命使日蓮大聖人的思想與行動於現代蘇生的,就是創價的三任會長──牧口先生、戶田先生與池田先生。
  學會員依照他們的指導展開各項活動。
  在個人日常活動上,則是一面挑戰自己人生的各種課題,一面藉由唱題的實踐,深入審視自己,開發自己內在的希望與挑戰的勇氣,同時確立充滿人性的價值觀,力求建立起豐富的人格。
  此實踐稱為「人間革命」(人性的自我改革)。
  學會員通過日常對話或聚會等活動,學習日蓮大聖人的《御書》及池田SGI會長的指導等,彼此分享各自的體驗,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更與朋友、熟人暢談自己的信仰體驗、佛法思想,擴展人們對佛法生命法理與創價人本主義運動的理解與認同,擴大同志的網絡。

佛法西還──世界廣宣流

  日蓮佛法的實踐始終都是以實現自他彼此之幸福為目標。
  每個人作為「好公民」,重視對各自所屬共同體的貢獻。確實做好各自在家庭、社區、職場所擔負的任務,並以成為不可或缺之人來贏得眾人信賴為目標去努力。
  創價學會則是積極致力於解決現今世界所面臨的諸多全球性課題。
  透過在世界各國舉辦訴求廢除核武器的展覽及難民救援活動等,訴說和平的重要性、生命的尊嚴與人權的尊重等。也透過環保展,啓發對地球環境保護的意識。
  創價學會重新探究從釋尊到日蓮大聖人的人本主義哲學與實踐系譜,認識並尊重其為佛教之精髓,同時在現代社會繼承其傳統與精神,展開傳揚至未來的活動。
  為了透過認同與觸發之對話,輩出能在各自立場實現佛法人本主義的人才而努力不懈。
  並把實現人類幸福與世界和平的這項運動稱為「廣宣流布」。
  從印度往東傳到日本的佛教,如今從日本還歸於西方(佛法西還)。
  以佛法為基礎的人本主義運動,已擴展至全世界一百九十二個國家與地區。

三寶

  創價學會是於現代繼承釋尊以來之佛法正統的團體。
  敬重「佛」、「法」與「實踐教法的人們」,這是佛法信徒的基本態度。因此,這三者各稱為佛寶、法寶、僧寶,合稱為三寶。
  佛寶是指宣說教法的佛。法寶是指佛所宣說的教法。僧寶是指信奉、實踐教法的大眾團體。「僧」是僧伽的簡稱,原是意為「團體」的古印度語「Samgha」標上漢字而成。後來意譯為「和合」,「僧」與「和合」兩者合稱為「和合僧」。
  擁有悠久歷史的佛教,隨著時代和社會變化,因應所需來弘揚種種教法,以教化引導眾生。
  按照各個教法,他們所尊崇的三寶內容也不同。在東亞地區,「僧」不再指教團,而是指男性出家人。
  日蓮大聖人下種佛法所尊崇的三寶,是指生命根源層次的久遠元初三寶。「久遠元初」意為「從久遠的過去直至永遠的未來恆在」。就實踐面來說,意為凡夫在自身生命中開顯妙法的根源成佛之時。從久遠元初這觀點來看的三寶,就是我們為了成佛而永遠尊崇之三寶。
  久遠元初的佛寶,即是在凡夫之身開顯成佛根源之法、久遠元初自受用報身如來的日蓮大聖人。
  久遠元初的法寶,是大聖人作為萬人成佛之法所說示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之御本尊。
  久遠元初的僧寶,是護持且正確傳承此佛寶與法寶的日興上人。
  以上是下種佛法作為尊崇對象的三寶。
  藉由對此三寶「南無」,得到下種利益,就能成佛。
  「南無」是古印度語,漢譯為「歸命」。是指身心皆遵從、全心全意地相信並作為根本之意。
  正確傳持這尊崇對象之三寶的大眾團體,是廣義之僧寶。現今繼承日蓮大聖人之精神與言行,推進世界廣宣流布的創價學會,即相當於僧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