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三章 生命變革的實踐(3-15)

3-15 變革從祈求開始

  本節透過聖訓,從各種角度論述日蓮佛法「祈求」的重要意義,與祈求的姿態。

  「所以,法華經行者祈求的願望,就像回聲對應聲音而發生、影子緊隨著身體、月亮映照在清澈水面、露珠凝聚於銅鏡、磁石吸引鐵塊、琥珀聚集塵埃、明鏡照覽萬物。」(御書文白並列本Ⅰ376頁)
  這是斷定法華經行者的祈求必然實現的御文。文中引用的譬喻都是自然界的道理、現象,由此可見日蓮大聖人的強盛確信。
  這裡教示,就像回響隨聲音而來,影子隨形體而出現一樣,法華經行者的祈求,不可能不出現結果。因應祈求,自己生命在色心兩方面都會產生變化,依報(自身生命周遭的環境世界)也起而呼應隨之改變。
  祈求絕不是空想。或許現代人認為看不見的生命世界不過是空想的產物。但如果單以物質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則人與人,人與物之間大部分的關係,都會被視為偶發事件而被忽略。
  佛法具有看透事物的睿智,能在混沌深處找出生命法理,並視此法理為掌握生命奧底與牽動事物的力量。
  就像「生命只不過是瞬間一念的事,所以佛才會說出『一念因而感到歡喜』(法師品)的功德」(御書文白並列本Ⅰ66頁)的教示,我們最需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讓生命中瞬間瞬間如實湧出的一念,成為支撐自身、引導自己往本源方向前進的力量。祈求可說是在這本源世界,戰勝生命迷惑的唯一方法。
  因此,祈求是貫徹正確實踐與堅定行動的泉源。沒有比欠缺祈念的行動更經不起考驗的。有時或許看來順遂,志得意滿,但是一旦遭遇逆境,就像枯木般不堪一擊。因為欠缺駕馭自我內在的力量,人就會在現實社會的動盪中,像葉片般載浮載沉。
  人生絕非走在筆直向上的坡道。總會有成功或失敗,勝利或敗北的時候,在這迂迴轉折的道路中,一步步地刻劃下成長足跡,讓人湧現勝不驕,敗不餒的強韌動力,就是祈求。
  因此祈求的人最堅強,任誰也比不上。因為蘊含於強盛祈求中的一念會顯現為信力與行力,佛力與法力則會呼應信力與行力而發揮出來。「人」才是祈求的主體,祈求會帶來人心的變化。眼睛看不見的內心變化絕不侷限於某個人身上,一個社區的變革也絕對不會侷限於該社區,就像一波喚起萬波,一定會掀起其他社區改革的漣漪。
  掀起這一連串波動的原點、最初的出擊,就是發自一個人心中的變革。
  佛法即道理的深意就在於此。譬喻中的「音」、「體」及「清澈的水」是指祈求的姿態,「響」、「影」、「水中月」則可視為祈求應驗的大自然現象。正如這些譬喻都是自然的道理,法華經行者的祈求不論從生命世界的法則或道理來看,都必然會實現。
  法華經行者的祈求,絕不是出自驕傲自大的心態。我們端坐唱題的凜然姿態,是一種超越自我淺薄智慧、對膚淺經驗的執著,透過佛智發現生命之法,並與大自然、宇宙根本節奏相契合的謙虛態度。絕不妄自菲薄,將一切活動凝聚於一念中,不斷充實自己,開拓自身無限潛能,這是身為人最健康、充實的生命狀態。
  總之,讓我們向御本尊祈求到底,解決生活、人生所有難題吧!
  祈求很重要,而且千萬別忘記,祈求是一切的出發點。在實踐上缺乏祈求,生命將無法順利運轉,再怎麼高談闊論,都只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因此,不論信仰或學會精神,一切都是從強盛、深邃地為現實課題祈求開始。
  佛法的祈求不單是祈求而已,就像要射出充滿生命力的箭一般,必須包含行動與實踐。因此缺乏行動的祈求是空想,缺乏祈求的行動是在原地踏步。
  因此,只有強大的責任感才會產生偉大的祈求。對工作、生活、人生不負責任、得過且過的人,絕不會有祈求的念頭。而對自己周遭一切負起責任,認真面對的人,就會去祈求。

  摘自《祈禱抄講義》(1977年10月22日刊登在《聖教新聞》)

《創造幸福與和平的智慧》一書彙集池田會長著作中的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