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二十三章 珍視每個人(23-11)

23-11 戶田會長的個人指導

  本節生動地描述了戶田第二代會長盡全力使懷抱各種各樣苦惱的庶民一一蘇生的「個人指導」情景,字裡行間凝聚了創價學會的鼓勵運動的要諦。

  1951年5月底,戶田先生就任第二代會長後不久,由先生擔任顧問、二十三歲的我擔任業務經理,將公司辦公室搬遷到市谷車站附近的護城河邊,一棟三層樓建築的市谷大樓中。
  也在這棟市谷大樓裡設置了《聖教新聞》的編輯室。
  當時學會本部位於西神田,所以在這棟大樓的二樓一併設置了本部的「分室」。
  分室僅有約十五平方米左右。在最裡面靠窗處擺著戶田先生的書桌和椅子,前方放了七、八張椅子。先生每天從下午二時至四時多,就在這裡指導和鼓勵到訪的會員。
  當時在市谷大樓擔任接待的一位女士,對到訪人數之多感到吃驚。
  「請問,創價學會在哪裡……」。到接待處詢問的人大多看來愁容滿面,令人不忍。但是,讓這位接待員更吃驚的是,同一個人在回家時竟判若兩人,總是面帶笑容,精神煥發地步出大樓。
   「分室」雖然比一般小型醫院的候診處簡樸,但它卻是真真正正成為庶民的「希望之港」、「甦生的綠洲」。
   「唯有來自可靠朋友的鼓勵才是療癒苦痛的最佳良藥。」這是古希臘詩人歐里庇得斯(Euripides)的至理名言。
  師匠對每一位來訪的朋友都直爽地問道︰「怎麼了嗎?」
  接觸到師匠親切溫暖的聲音與眼鏡後方慈愛的目光,同志們頓時感到安心,坦白說出他們的苦惱。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人的煩惱各式各樣,諸如經濟苦、事業陷於困境、罹患疾病、家庭不和、兒女問題、人際關係、今後的出路或宿命等等,也有「攸關生死」的難題。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變得幸福嗎?」
   每當先生聽見那迫切的求救聲,總是感同身受,視同自己的事,為了撼動友人的生命,使其鼓起偉大的信力和行力,先生都給予強而有力的鼓勵。
  「不用擔心,信仰日蓮佛法必定能得到幸福!要以王者風範,秉持身為創價學會一員的自豪,堂堂地度過這一生!」
  因為關係到「能否挽救眼前的這個人」,所以先生每次指導都是以一決勝負的態度全力以赴。令人感受到日蓮大聖人所言「一切眾生遭受的各種苦,全都是如來一人的苦。」(御書文白並列本Ⅵ,67頁)這大慈大悲的境界。
  來到分室的人當中,也有「身為幹部卻為這樣的事情煩惱」而苛責自己的人。對此,先生予以深切的關懷,鼓勵說「只要認真地生活,當然會有煩惱」。
  相對地,對於那些虛榮心強而看不起有煩惱之同志的人,先生就會大發雷霆。
  經歷過「煩惱」才能理解別人的痛苦;經歷過「煩惱」才能變得堅強。
  戶田先生本身亦曾嚐受痛失愛女之苦,也曾幾次經歷事業的困境。又因受持《法華經》而入獄兩年。先生曾經感慨地說︰因為飽嚐辛酸,跨越重重艱苦,才會成為學會的會長。
  正如文豪雨果所道破:「巨大的痛苦會使精神變得強大。」因此,帶給別人勇氣和希望的鼓勵十分重要。
  這種指導力決不是閉門造車能培養出來的,必須「以《御書》為根本」,而且唯有在廣宣流布的組織中勤勵行學和磨練才能獲得。

  摘自《隨筆 新人間革命》(2003年5月24日刊登在《聖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