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希望的種子──以勇敢行動實現氣候公正

2021年10月,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假英國的格拉斯哥召開,值此之際,國際創價學會(Soka Gakkai International,簡稱SGI)發表以下聲明,聚焦四大領域。

(照片來源:franckreporter/iStock)

COP26為一重大機會來團結全球採取實際行動以對應人類所面臨的氣候變化「紅色警報」。除了有必要加快減少溫室氣體增加之外,COP26的結果亦必須確保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加強教育、給予年輕人更多領導機會、激勵所有人去播下希望的種子及行動。

一、減輕人類的苦楚

重要的是要去關注世界各地的個人、家庭因氣候變化而經歷的實際苦楚。總體經濟的數據往往無法反映這些嚴峻的現實。我們須要以慈悲心來感同身受地關注由於氣候危機的多重後果而最首當其衝的人們,須要以勇氣面對殘酷的現實,須要以智慧來決定在個人及集體層面上能採取什麼行動以減輕這樣的苦楚。

那些最受影響的人也容易遭遇性別不平等及其他型態的歧視,我們對應方式的重點必須放在聆聽並因應他們的需求、心聲與想法,為他們雪中送炭。

我們絕不可隔岸觀火地使任何團體或個人獨自受苦。誠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內容所提示,在這個環環相扣、資源豐富而人才洋溢的世界中,絕對不能讓任何人掉隊。

在COP26上,締約方與談判代表們必須:

  • 傾聽最受衝擊的全球南方及原住民的心聲。
  • 願意進行需要勇氣且開誠布公的對話,聆聽令人難受的真相。
  • 聽取關於氣候公正的呼聲。
  • 言出必行,採取大膽且積極的行動,以維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
  • 積極地減少排放以盡早達成實質的碳排放量淨零目標;將所有投資由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以實現社會公正轉型的目標──支持這樣的呼聲並以身作則。
  • 確保那些在轉型過程中失業的人得到收入保障及能參加培訓計畫。
  • 成立支援損失和損害的獨立資金。有必要建立一個損失和損害國際基金。
  • 在氣候變化政策制定的所有環節中,充分確保人權不受到侵害,積極將人權保障納入《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市場機制。

二、教育與自強

關於環保及氣候議題的教育至關重要,它使我們認識到人的行為與環境、社會的關聯。為避免知識變成一種負擔,涵括自省及自強的教育也是必要的。教育必須激勵人心,令我們確信每一個人皆擁有為全球帶來正面變革的力量和責任。

在COP26上,締約方與談判代表們必須:

  • 強化氣候賦權行動中的六項要點:一、教育;二、培訓;三、公眾意識;四、公眾參與;五、公眾獲取信息;六、在這些議題上的國際合作。
  • 採納立足於人權的新氣候賦權行動項目,描繪一個符合《2030年議程》的較長期願景,並推出一項包含定期報告與監測等指導方針的五年詳細行動計畫。
  • 將氣候賦權行動納入包括財政機制在內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一切工作流程,並為了使締約方和非締約方利害關係方之間的信息分享過程更加流暢、更具有包容性,創建如工作組、氣候賦權行動市場(ACE marketplace)、種子基金等新機制。

三、青年參與及領導力

倘若我們真正地擔憂這個世界的前途,聆聽年輕人的心聲並非選擇項目,而是唯一合乎邏輯的選項。

青年意識清晰、想法創意又勇於行動,他們能夠率領大家突破僵局,一新狀態。我們必須全心全意鼓勵與支持青年,與他們合作,一同為我們面對的問題找尋解決方案。

在COP26上,締約方與談判代表們必須:

  • 紀錄、分享並宣傳青年的心聲,尤其是於COP26前夕舉辦的「青年為氣候行動」(Youth4Climate)活動的成果,以及第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青年會議上的意見。
  • 給予青年氣候議題方面實質的領導機會。

更廣泛地說,聯合國有必要:

  • 舉辦區域性和全國性的青年峰會,聚焦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氣候與其他後疫情挑戰。
  • 建立聯合國青年理事會,使青年的參與和領導常態化,並得以延續。
  • 如同安全理事會第2250號決議,安全理事會應採納一個鼓勵青年參與氣候相關決策制定過程,使青年參與成為主流的決議。第2250號決議敦促會員國強化年輕人在和平與安全議題上所扮演的角色。

四、民間社會率先帶頭──播下希望與行動的種子

池田大作SGI會長在其2020年度《和平倡言》中表示:

「從現在所處之地開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潛力成為令全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建設者;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都將成為在全世界綻放尊嚴之花的『變革的種子』和『希望的種子』。」

氣候危機導致的種種影響不僅嚴重且錯綜複雜,看似一座橫阻在面前難以跨越的高山,令人感到無力和灰心。然而,正因如此,於所在之處採取力所能及的行動至關重要。

另外,與他人集體行動時,會令自己感到能力及自信倍增,增加定能改變現狀的信心。

展望COP26之後的世界,我們每一個人皆須:

  • 在心中培養積極的希望。
  • 把例如控制貪欲、積極深化慈悲心等內在的變革聯結到社區的行動上,以根治問題的起因。
  • 把如栽種自己的食物或種植樹木等微小的行動與宏觀的願景聯結,並通過加入地方性或線上的團體,加強與他人的紐帶,增強團結行動的力量。

當每一個人充分發揮自身無限的潛力,扮演著非己莫屬的角色時,自強民眾的漣漪便會擴展開來,成為一股力量,將人類的文明及這顆星球的未來,導向一個更為公正且可持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