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针 
第九章 成就黄金般的人生总结(9-1)

9-1 丰裕的“第三人生”

  日莲大圣人鼓励门下:“你一定会更显年轻,福运接连而来。”(御书文白并列本Ⅱ78页)
  任何人都无法避免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日渐老化。然而,实践妙法创价家族的人生之旅却是随着年轮累积,生命益发年轻辉煌,积聚充沛福德,彼此互相勉励,一起赢得人间革命胜利的人生。
  一般来说,将求学阶段视为“第一人生”,自立后致力于工作的时期为“第二人生”,之后的人生、最后总结阶段为“第三人生”。如何度过丰裕的“第三人生”?池田会长教导相关的重要指针。

  佛教的重点在于解决生老病死,而日莲大圣人佛法之精髓,不单是为了克服这“四苦”。
  诚如《御书》云:“四面者,生老病死也。以四相庄严我等一身之塔也。”(御书773页)佛法从更深层面说明四苦将变为庄严“一身之塔”的珍宝,亦即庄严“生命宝塔”之宝。
  有句话说:“对愚者来说,老年是冬天;对贤者而言,老年是黄金时期。”
  一切端看自己抱持什么样的心态。
  是把“老”视为至死为止的衰落时期呢?还是将它视为完成人生最后阶段的时期?把“老”看作人生的下坡路?还是上坡路?──虽然同样过日子,但人生的充实感有着天壤之别。

  *  *  *

  希望“第三人生”要成为“第三青春”。青春,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关键在于自己的想法。人不论年龄多大,只要有积极的挑战精神,就愈会增加人生的深度,有人散发出黄金般的光芒,有人则呈现高雅风范。
  有关“第三人生”的重要课题,就是直到人生最后阶段,能否贯彻自己的信念,彻底展现实证。
  换言之,对故人的回忆及他们生前的人生典范,将对生者带来莫大的影响。
  在“第三人生”阶段要为周遭作出怎样的贡献、留下什么?在除去财富、名誉、地位等一切外在虚饰之后,会留下的唯有超越生死的毅然生活态度。

  *  *  *

   《御书》云:“譬如为人点火,明在我前。”(御书1685页)在高龄社会里,“为人点燃灯火”的精神非常珍贵,因为这样做,最终还是照亮自己。
  佛法教导:“皆是生生世世有恩之众生,须为祈皆得作佛。”(御书1611页)
  重视人,重视人际关系,这是长寿社会的关键。
  重要的是在有生之年,能将“生命的质”提升到什么程度。长寿并非仅指活得长久,即使寿命短暂,倘能度过充实的人生,那么就这一生中所体会到的满足感而言,也可说是长寿吧。
  重要的是,每天都要朝向广布前进,彻底努力,毫无遗憾。无论活到多大岁数,都要使胸中的生活目标灿烂地大放光芒。为此,唯有靠每天的累积,此外无他。

  *  *  *

  勤励自行化他的修行,彻底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的记忆,三世永远不灭。就算罹患失智症,这记忆也不会消失,俨然地刻划在“生命的日记本”上。
  人生最高的荣誉就是学会活动。透过为他人祈愿与行动,自己也能获得幸福。没有比这样的人生更有价值了。
  《御书》云:“要定下心来,好好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而且不只是自己唱,也要劝人唱,只有这样才能留下今世出生为人的美好回忆。”(御书文白并列本Ⅰ69页,大意)
  所以无须担心,透过信心积聚的福德,不会变老。即使罹患失智症,福德仍是冥伏在生命之中。
  要让大家理解此事,根本之道就是整个社会必须推广尊敬他们的风气,因为即使罹患失智症,这些长者还是我们的人生前辈,也是构筑今日社会繁荣的先驱。
  随着社会高龄化的进展,不管愿意与否,全民都将与照护脱离不了关系。
  长寿社会要求的是合作而非竞争,宽裕而非效率,精神的丰裕而非物质的富足;而且,不是期待他人为自己服务,而是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即使只能为他人略尽绵薄之力。不论年纪多大,都要严以律己,探求自己的贡献之道,这就是“创造价值”的生活态度。

  *  *  *

  据说哲人柏拉图曾建议,人们在年老时,应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身上找回自己年轻时的身影,将年轻人的行动作为活力的泉源。
  在男女老少齐聚一堂的创价座谈会上,年长者可从年轻人身上汲取清新跃动的生命力,年轻人亦可以学习长辈们的经验与智慧。
  佛法没有徒劳无益的事。学会的运动是高龄化社会的先驱。
  总之,人要时时活在希望与理想之中。只要活着,就有必须完成的使命。
  美国诗人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写道:
  “老,唯独外表不同,却比青春拥有更好的机会;老,宛如黄昏过后的夜空,白天隐而不见却满天闪烁的繁星。”
  希望我们都能宛如满天星斗闪耀的美丽夜空,度过美好的第三人生。

  *  *  *

  一生奋斗到底的人是美丽的。
  因此,一生常保青春的心与行动十分重要。不能以“自己年纪大了,凡事只求得过且过”的逃避想法度过人生。
  释迦教团的许多长老们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丧失了斗志。他们认为已拥有了地位与一定程度的悟达,师匠释尊的悟达固然了不起,但毕竟望尘莫及,况且自己也修行了好长一段时间,认为已经足够,而停下脚步。
  释尊见状,透过对舍利弗的授记来鞭策、激励他们,说:“不是这样的,要一生不断地精进于佛道,唯有如此,才是成佛之道,好好努力吧。”长老们也察觉到自己的惰性,深刻自我反省,再次奋起,感受到生命的喜悦。于是以往被认为绝对无法成佛的二乘,因而得以成佛。
  “每个月、每天,都必须更增强信心。”(御书文白并列本Ⅲ259页)这就是《法华经》的精神、学会的精神。

  *  *  *

  美国诗人塞谬尔·乌尔曼(Samuel Ullman)在著名的《青春》诗作里如此吟咏:

  青春,并非人生的某个阶段,
  而是心境问题。
  青春,是击退胆怯的勇气。
  意味着摆脱安逸的冒险心。
  有时,六十岁的人比二十岁的青年更显青春。


  青春,不是以年龄来决定。只要对广宣流布抱持炽烈的热情,即使九十岁,仍正值青春。
  面对无法逃避的老与死,怎样才能在人生中、社会上,度过忠于自己、充满活力与辉耀的人生终章呢?这正是步入高龄社会的日本,在二十一世纪所必须关注的最重要课题。
  事实上,只有日莲佛法与创价学会,才能为这个问题提供正确的解答。让我们怀抱这大确信,共同谱写“我如此精彩地活过来”的胜利历史,昂首阔步于广宣流布这希望的大远征吧。

  
  摘自《第三青春》(日文,1998年10月出版)

《创造幸福与和平的智慧》一书汇集池田会长著作中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