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二十七章 师弟是创价魂魄(27-3)
27-3 释尊的十大弟子
本节透过释尊“十大弟子”的故事,说明为响应师匠的教诲而艰苦奋斗,自己的个性与才能会受到磨练,得以发挥潜能完成使命。
众所皆知,释尊有“十大弟子”。他们跟在师匠释尊身边,以透过修行所培养的个性与出类拔萃的资质做为弘法的“利器”,为流布正法舍身奋战。
十大弟子是指:
①舍利弗。人称智慧第一。原本为外道弟子,与目连一起皈依释尊,非常优秀,足以代替释尊说法,但比释尊早逝。
②迦叶。头陀第一。为人朴实,但人缘不佳。擅长头陀(严格戒律的修行),可见人品敦厚。这样一位不起眼的人,成为释尊入灭后维系教团的重要人物。
③阿难。多闻第一。随侍释尊,听佛陀说法最多。是一位温和良善的好青年,将妇女想出家的意愿传达给释尊。
④须菩提。解空第一。善悟空理而得名。性格沉稳,跟任何人都关系良好,可说是“人格圆满”的人物。
⑤富楼那。说法第一。辩才无碍的人。
⑥目连。神通第一。神通也有神足通的意思,指能往来于十方的能力。经常和他结伴同行的舍利弗属于“思考派”,他就是所谓的直觉与热情的“行动派”。
⑦迦旃延。议论第一。心思缜密的“理论派”,擅长与其他宗教进行法论,解说释尊教诲。
⑧阿那律。天眼第一。在释尊说法时打瞌睡,受到释尊责备,于是痛改前非,不眠不休地修行,终至失明。虽然在肉体上丧失视力,却修得天眼,具有超乎常人的深刻洞察力与判断力。
⑨优波离。持律第一。由于当时是印度的下层阶级出身,并没有特殊的能力,就是笃实遵守释尊教诲,所谓“平民派”的代表。
⑩罗睺罗。密行第一。所谓密行就是绵密的修行、正确的修行之意。他是释尊出家前所生的儿子,十五岁开始修行。因为是释尊之子的缘故而吃了些苦头,但也因此注意到一些细节,让人刮目相看。
叙述这十人的经典很多,整体来说大概是上述的形象。由此可知,释尊让这十位弟子,将他们完全不同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以青年释尊为中心的新兴“佛教教团”,当时没有组织、建筑物、信用,没有任何一项像样的事物,仅有释尊与弟子之间的“师弟系绊”,这是佛教原点的实际样貌。
在这样的情况下,弟子们领会释尊的心意,努力弘教。
弟子一入门,释尊就马上命令他们前去弘教。
“独自去说法!”马上去“游历教化!”。
弘教涵盖了一切修行,没有比这更完善的修行了。要是忘却了这项根本的实践,就没有磨练和成长。
“人”如果不成长,就只会依赖组织的力量,如此组织会产生各种弊病。
彻底实践弘教正是佛法的生命线,这是释尊的教诲,更是本佛日莲大圣人豁出身命指引门人的成佛直道。
十大弟子并非从一开始就认为“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就好”。而是在全神贯注于佛道修行,辛苦建设教团的过程中,个性自然受到磨练,各自的“专长”才逐渐成形。
这样的实践是一连串的苦斗,只为如何将深铭于五体的师匠教诲“表现”出来。相信对于一心想响应师匠教诲的弟子们来说,每一瞬间都是一决胜负的时刻,是一场不容后退的法战。
而从师的立场来看,要促使弟子采取行动,要看清弟子的潜力和资质,这些光从表面往往难以判断。
必须彻底锻炼自己,才能自体显照,生命奥底“个性的钻石”才会绽放光辉,从政治或经济的层面绝对无法获得这般“人性的开花”,而教育的影响也有限。磨练生命的信心修行之深刻意义就在于此。
摘自青年部纪念干部会的指导(1990年4月20日,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