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二十四章 广宣流布的组织(24-7)

24-7 广宣流布由座谈会开始

  本节强调洋溢着“对话”、“希望”、“鼓励”气息的座谈会,正是实践日莲佛法的正确方式。

  “我想我知道创价学会发展的秘诀,因为学会里有自由与平等。”
  这是著名文化人士塞费尔特(Dr. Jutta Unkart-Seifert,奥地利前教育部副部长)在日本各地与学会员促膝长谈、不断对话后所做出的结论。
  确实如此。
  学会的座谈会有“对话”、“自由”、“平等”、“哲学”和“希望”。
  每月一到座谈会周,我就心潮澎湃。
  在日本各地,会场的窗户透出温馨的亮光,传来明朗的歌声,响起爽朗的笑声。
  从中会产生怎样的对话?洋溢着怎样的决意呢?
  我很想悄悄地坐在会场后方,为同志的每一句发言衷心给予鼓掌和声援。
  我好喜欢座谈会。

  *  *  *

  《御书》里写着:“请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起来,一同阅读这封信。”(御书文白并列本Ⅰ,217页)。
  也就是说,大家聚集在一起,一同学习《御书》,互相鼓励,加强信心的座谈会正是实践日莲佛法正确的方式。
  有一次,一位青年向牧口先生提出意见。
  “我认为采用大规模的讲演会形式比座谈会更好……”
  先生立即回答说:
  “不,不对。对于人生的问题,只有对话才能够使对方理解。单是讲演,听者只会觉得事不关己。日莲大圣人的《立正安国论》不也是采取问答形式的吗!”
  牧口先生单是为了一个人,也会不顾路途遥远前往拜访。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听,那里就开始座谈会了。
  先生即使在狱中,也丝毫没有改变信念。
  他谈道:“来吧!以问答形式对话。”
  对着侦讯官提出:“不做好事与做坏事,所得的结果是一样,还是不同?”
  牧口先生条理分明地论述宗教的正邪,进行折伏。
  户田先生也在会长就任仪式上呼吁:“广宣流布始于一对一的促膝对话。”
  百里之行,始于足下踏出的第一步。
  “仅有一个人也无妨。怎能不向眼前的一人讲述这伟大的佛法呢!”
  广宣流布的发展就始于历任会长这一念。

  摘自《随笔 人本世纪之光》(2006年1月20日刊登在《圣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