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二十四章 广宣流布的组织(24-2)

24-2 创价学会是“善知识”的集合体

  引导人向善,使其实践佛道修行的作用称为“善知识(善友)”。强调创价学会组织就是“善知识”的集合体。

  学会组织始终以推动广宣流布为目的,也是为了支持、维护每个人的信心成长与成佛轨道而存在。因此,广布组织可说是不计其数的“善知识”集合体。
  大圣人在〈三三藏祈雨事〉一开头就强调“善知识”的必要性。
  “植树时如果遇到大风,以强固的木桩支撑就不会倾倒。但即使本来是一棵直挺的树木,如果树根不深也是会倒下。”(御书文白并列本Ⅱ,231页)
  “虽然是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如果扶持他的人强壮就不会跌倒。略为强健的人,如果单独一人走在险峻道路上也是会跌倒的。”(同上)
  这些是常理,相信没有人会有异议。佛法的教导也都是合乎“常理”,让万众不得不心服口服,这点我们要先再次确认。
  也就是说,在成佛的道路上,即使最初信心软弱的人,只要有强力的支撑就不会退转。反过来说,即使自认信心强盛,但要在三障四魔肆虐的险路上踽踽独行,绝非易事。所以无论如何都需要同志,需要善知识,需要信心的组织。
  当然成佛与否是看每个人的修行,依个人的努力而定。所以需有不依赖他人,独自一人走到底的觉悟。组织或同志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鼓励个人修行、互相启发,完全是扮演着帮助个人达到成佛境界的辅助角色,正因为是辅助的作用,所以重要。
  “因此,成佛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善知识了。自己的智慧能有什么用处呢?只要有能够辨识冷、热的一点智慧,则善知识就是最可贵的啊!”(同上)
  佛道甚深,智慧莫测。与之相较,再聪明的凡夫,也不过拥有些许智慧。因此成佛之道不外乎接触正确的善知识。如此一来就能藉由善知识的力量,正确无误地在成佛的轨道上前进。
  就像大圣人所说“自己的智慧能有什么用处呢?”并非身为了不起的科学家、医学家就具备能够解决自己生命、人生问题的智慧。也不是身为政治家、大富翁就一定知道迈向绝对幸福的法则。
  然而大家却倚赖少得可怜的“自己的智慧”,丧失谦虚的求道心。这就是不幸的原因所在。
  知识不等于幸福,财富不等于幸福,地位名声也不等于幸福。这个道理大家看似明白,却很少人深入而敏锐地注意到这个严肃的事实。但这点正是每个人都该诚挚寻求阐释人类幸福真髓之佛法的重要理由。
  所谓寻求佛法,具体而言,可以说就是寻求优越的善知识。一如大圣人断言:“成佛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善知识了。”

  *  *  *

  “善知识”原本是指引导人们进入佛道的“善因缘知识”。所谓知识是指熟人、友人的意思。不论是佛、菩萨、二乘或人天,凡是引导人向善,使其从事佛道修行,正直无伪的“有德”者就是善知识。人界的我们当然能够发挥出色的善知识作用。
  善知识的作用,有守护修行者使其安稳修行(外护)、彼此切磋琢磨(同修),教导佛法正义使对方从事善行(教授)等。也就是各位身为领导者,指引大家往广宣流布、往御本尊、往妙法与成佛的方向前进,呼吁“来做勤行”、“一起参加开会”、“来拜读御书”等,各位就是尊贵“有德”的善知识。
  学会是善知识的团体。学会是增进信行,使广布发展的团体。具有引导世界民众走向正法,步上成佛之道的重要使命。
  为此,要有开阔的胸襟包容对方,这是重要的原则。
  〈阴德阳报御书〉中有一段:“又,日莲法门的弟子们,或许会有让您感到不愉快的事,就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与他们和睦相处就可以了。以大人的气度祈求就可以了。”(御书文白并列本Ⅲ,166页)
  这篇《御书》只残留部分内容,所以无法断定当时的状况,但可知说的是“即使有不愉快的事,就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要和睦相处,心平气和好好祈求”。
  当然,信心的根本要点必须好好给予指导,但关于个人的私事,一一详细指正,或互相责备,并非明智之举。每个人都有个性,有各自的生活模式,生活环境也不相同,所以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和睦相处。
  彼此都是凡夫,当然会有无可奈何、不愉快的事。
  说点稍微离题的话题,《御书》上说:“日莲因为弘扬这法门,不像其他人,看过的人实在很多,但、一千个人当中却找不到一个认同日莲的人。”(御书文白并列本Ⅴ,335页)
  “日莲因为弘扬这法门,不像其他人,看过的人实在很多”──这句是述说大圣人为了广宣流布见过许多人。其实我也见过许多人,各位也是因为从事广布活动和许多人见过面。
  “但、一千个人当中却找不到一个认同日莲的人”──由这句可知,大圣人站在大慈大悲的立场看待一切众生,却还是很少看到真正人品出众的人。
  大圣人这样的感怀,从我们的立场可以理解,确实是如此。大家都不是完人,当然每个人都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完美,在那之前,会有各种缺点。而且人难免在某个程度上有自己的好恶。
  话虽这么说,一不顺心就相互指摘,或挑彼此的毛病,这样的话事情会没完没了。而且这样低层次的争执,会使情感上也产生嫌隙,甚至破坏了最重要的信心,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因此,即使看不顺眼,也要胸襟开阔,忍耐包容,鼓励对方奋起更强盛的信心。还要从宽大的立场为对方的成长祈求。这样一来,相信对方随着自己信心的深化,也会逐渐感悟身为人的成长。
  世界五十亿人口(编者注:2021年的世界人口是七十八亿七千五百万人)。我们是先觉者,必须成为所有人的善知识,弘扬妙法拯救他们。由这层意义来看,现今的每个学会员都具有无限尊贵的使命,所以希望大家要彼此尊敬、鼓励,和睦共进。

  摘自丰岛、台东、墨田、目黑区联合总会的指导(1987年12月12日,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