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二十三章 珍视每个人(23-3)
23-3 “珍视每个人”是佛的心意
《法华经》中讲述了雨水平等降注在一切草木上,它们各自绽放无可取代的个性花朵,结成果实的“三草二木喻”。根据这个法理,珍视每个人的地方,才有《法华经》的人本主义。
在《法华经》这部“大宗教文学”中,“三草二木喻”别具趣味,因为它强调众生的多样性,在《法华经》七喻中独一无二,同时也凸显了“佛的平等慈悲”。
佛的慈悲是完全平等且无差别的。将一切众生视为“吾子”,想提高众生到达与佛相同的境界。
这是因为“佛对众生无差别待遇”,而非“众生无差异”。反而是佛非常清楚众生各有分别而尊重众生的“个性”,希望众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质。
佛也不会因为众生有别而偏心、憎恨。爱惜每个人的个性、喜欢每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的个性得以发挥──这就是佛的慈悲、智慧。
重要的是,“佛讲经说法是以认同人的多样性为出发点”这件事。
每个人具体的情况、个性、机根都不同,如何才能使其成佛?《法华经》是以从未脱离“每个人”的“现实”情况下,来阐明成佛之道。
“珍视每个人”,正是《法华经》所述说的“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更是“佛的心意”。《法华经》是以“一切众生的成佛”为根本目的,为达成此目的也是从“珍视每个人”开始着手,并贯彻这一点,此外别无他途可循。
呼吁“爱他人”、“爱人类”这种抽象性的做法很容易,但实际要去关爱每个人却很难。
杜斯妥耶夫斯基说:“越是爱整个人类,对于个别的爱,就会变得薄弱。”“口说要爱人类,那只是抽象的表示,几乎毫无例外的,人都是只爱自己。”
创价学会向来都是以具体的“每个人”为对象,为了使“每个人”绝对幸福,奋斗不懈,在人类史上留下了灿烂、崇高的历史。
摘自《法华经的智慧》(日文第二册,1996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