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针 
第十章 生也欢喜,死也欢喜(10-4)

10-4 生死不二

  本节基于《法华经》的哲理,介绍将生命明显存在的状态视为“生”、潜伏的状态视为“死”,且生命永恒存在的“永远生命观”。

  生与死是生命变化的状态。反过来说,生命只能呈现生与死。凡夫的眼光,只看见生命始于生,终于死。但是,佛法的观点打破此界线,认为“生命”是贯穿生死,以生的状态出现,以死的状态持续。
  从这个观点来看,佛法是如何看待生命变化样相的生与死呢?
  〈法华经·寿量品〉谈及“若退若出”(《法华经并开结》510页)。“退”就是指“死”,“出”是指“生”。
  〈寿量品〉从永远的生命观,述说生命并非退或出、生或死,而日莲大圣人的〈御义口传〉更深入阐明本有之生死,也就是本来原有的生死、退出,才是正确的生命观。
  因此,将生命明显存在的状态视为“生”,潜伏的状态视为“死”,而且生死永恒存在,这就是生命本身。
  佛法的至极哲理视“生”为生命明显存在、“死”是生命的潜伏,是看到生命多么悠久、伟大啊!
  而且,佛法还阐述生死不二。使“生”发挥作用的是潜伏的奥妙力量,而潜伏状态的生命又因为接触到缘而显现,营造朝气蓬勃的生,发挥色彩丰富的个性。
  之后,生将静静地消退,走向死。但在死这潜伏状态下又继续储备新能量,等待下一个新生。
  意即,生就是将生命在休息中所贮备的生命力爆发、燃烧,直到完成这一生的篇章,走向死亡。而死就是指冥伏、潜伏于宇宙本身的生命,一面充盈宇宙生命的力量,一面等待向生飞翔。
  这就是本有的生死,而这宇宙本然节奏的根源就是南无妙法莲华经。

  
  摘自《生死一大事血脉抄讲义》(1977年4月刊登在《圣教新闻》)

《创造幸福与和平的智慧》一书汇集池田会长著作中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