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针 
第六章 樱梅桃李(6-10)

6-10 彼此皆成长的智慧

  池田会长于1998年“SGI日”纪念倡言中,以构筑和谐与共生的世界为立足点,阐述佛法樱梅桃李的思想,能将任何差异都转化为新的价值创造泉源。

  真正的教育,不是把人塑造成同样的模型(如同意识形态教育),而是透过人与人、老师与学生精神交流与触发当中,熏陶蕴藏于人内在的善性,藉由自律与对他人的同理心,使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
  佛法有“樱梅桃李”的哲理,意思是樱是樱,梅是梅,桃是桃,李是李,即认同各自的差异,平等地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建立人类共和的世界,使不同的民族与文化能互相尊重、发挥、和平共处。
  关于这一点,美国哲学界权威之一,对牧口创会会长的教育哲学深有研究的已故诺顿(David L. Norton)博士,曾从教育的观点谈及“樱梅桃李”此一佛法思想的意义:
  “为了迎接一个重组的世界,教育家的职责是培育学生对不同文化、信念与实践,产生理解及尊敬之念。恰如樱、梅、桃、李各有独到的美,这唯有立足于认同其他文化、信念与实践也具有良善与真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这意味学生们必须舍弃认为唯独自己最熟悉的文化、信念与实践才是良善与真实的这种偏颇、狭隘的思想。”(《世界公民与人本教育》,1991年10月27日《圣教新闻》)
  户田第二任会长早在战后东西冷战意识形态激烈地对立的局势中,就提倡“地球民族主义”,与现今跳脱狭隘的民族主义及自我中心主义的“世界公民主义”同一根源,可说具有先见之明。
  如“文明冲突论”所见,有些人认为文明之间的对立是不可避免的。而我认为,即使有冲突,那也不是文明与文明间的冲突,而是像沉痾般隐藏在各种文明中的蛮性与蛮性的冲突。如果不同文化的民族能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地建立一种互相包容、忍耐的关系,而不是企图强迫对方接受,文化本来就能孕育丰富的人性,文化间的差异反而应视为创造新价值的泉源。
  宗教的使命是启发生命中“让彼此皆能成长的智慧”。佛典有云:“所谓‘妙’,就是开的意思。”(御书文白并列本Ⅰ159页)人的生命具有无限潜力、向上的特质。现今最为需要的,就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特质的宗教。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少因宗教而引发冤冤相报的流血悲剧,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正如日莲大圣人所言:“佛法的真实道理不会离开世间事。”(御书文白并列本Ⅲ387页)宗教首先要以“因应民众”、“因应社会课题”为第一要义,成为和平竞争的精神基础。
  总之,为了开创希望的未来,我们要实践户田第二任会长所指出的,战胜狭隘的利己主义,作为同样生活在地球社会的邻人,推动牧口创会会长所提倡的人道竞争。我们SGI推动的“人间革命”运动精神即在于此。

  
  摘自第二十三回“SGI日”纪念倡言(1998年1月26日)

《创造幸福与和平的智慧》一书汇集池田会长著作中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