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针 
第五章 突破苦恼迎向欢喜(5-1)

5-1 人生的主角是自己

  痛苦或烦恼愈大,一旦超越过去,就能开启幸福境界,点燃欢喜生命,这就是妙法的信仰。池田会长经常教导这种希望无穷、不会束手无策的生活方式。
  本章将透过池田会长的指导,学习克服人生一切困难,掌握胜利人生的关键。

  自己是“胜利剧”的“剧作家”,也是“主角”。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多次书写如下意思的文句:
  “世界是座舞台,所有男女,都只是演员。”(《皆大欢喜》)
  佛法教导,不论是撰写“剧本”、“表演”人生剧的都是自己。
  不是他人写剧本,是自己撰写,自己作为“名演员”演出。这正是含括在“一念三千”法理、最积极的人生哲学。
  自己是作家、是主角。重要的是为了表演得精彩,清楚呈现每一幕,就必须熟记“剧本”。或许还需要在心中排练,将“胜利剧”的目标(考试、公司的成绩等)书写在纸上,反复演练直到铭刻于心,这也会有成效吧。
  有位男孩,小时候因遭逢事故,一条腿变短了。但他父母不论什么事,都绝对不说:“你做不到”,“你不行吧”。让他跟其他孩子做同样的事,也让他去运动。“你认为做得到,就一定做得到”、“认为‘做不到’,是因为你在做之前就觉得‘做不到’”。
  这不是精神万能论,也不是唯心论,而是对人潜在能力的确信。那位孩子在学校成为足球名将,在社会上也出人头地。
  正如俄罗斯作家高尔基(M. Gorky)所言:“所谓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底层》)
  英国著名小说家沃尔特‧史考特(Walter Scott)曾说:
  “对懦弱的人而言,一切都是不可能。那是因为他们将一切都视为不可能做得到。”
  “做不到”、“不行了”这一念,会使一切真的变成“不可能”。常被父母骂“没用”的孩子,自己也会如此认定,或许就真的变成“没用”的人。
  《御书》引用《华严经》(大乘佛教经典)教示:“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御书589页)──“心”就像杰出的画家能自在描绘世间百态,创造世上所有现象。
  “心外无别法”(御书589页)──心之外没有别的法(一切现象都是心的产物)。
  拜读大圣人的书信,会发现大圣人常引用符合对方境遇的“譬喻”,或引用“文证”,倾力想改变对方的“心”,加强对方的“一念”,给予他们“确信”与“自信”。
  经常像太阳般送上“希望”与“鼓励”。那是因为大圣人深知只要“心”改变,“一切”就会随之改变的道理。
  许多人认为“赢得胜利的人,是因为具备有利的条件”。这些人总想着“假如我有那样的条件……。”、“假如我不是受到眼前这些问题牵绊的话……。”
  但是,这些都是牢骚埋怨。因为任何人都会遭遇困难。
  某位企业家曾对朋友说:“你时常抱怨‘问题太多’,事实上,我知道有一个地方,那里‘有一万多人,但谁都没有问题、没有烦恼’,要不要我带你去呢?”
  朋友高兴地请他带路,到了那地方才发现是“墓园”。
  这是告诉我们,人只要活着就必定有“烦恼”与“课题”。如何克服此“课题”?透过这些挑战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佛法述说“烦恼即菩提”。凭着唱题的力量,愈大的“烦恼”就能转换成愈大的“幸福”。
  释尊时代有位妇人,心爱的孩子因病身亡。她因为伤心过度而精神错乱,抱着死去的孩子在城里徘徊。见人就说:“请给这个孩子一点药吧”。
  有人见她如此可怜,便带她到释尊那里。释尊对她说:
  “好!我给你良药。你到城里去向人要一朵白色的罂粟花,不过,这朵花必须向‘从未有人过世的人家’取得才可以。”
  于是,她挨家挨户去打听,但怎样也找不到一户“从未有人过世的人家”。终于,她自然地领悟到“人必定会死”,自己的悲伤不是什么非比寻常的事。之后,她为了悟得“永远的生命”,成为释尊弟子,后来成为受人尊敬的圣者。
  释尊以此方便,让沉溺于一己悲伤妇人的心获得解放,让她立足于三世生命观,领悟浩瀚的智慧。
  总之,要“提升境界”。人若经常只思考自己的事情,渐渐地就会被困在“狭隘的心”、“狭隘的自我”之中。
  若能朝向为法、为众人、为社会此远大目标贡献力量,透过“一心的妙用”,将会构筑“宽阔的心”、“宽广的自己”。“宽阔的心”就是能体会“无比幸福”的心。
  原本对“狭隘的心”来说是沉重的烦恼,也会变得轻松,能悠然地面对一切困难。希望各位的人生能明朗、精彩地证明此“一心的妙用”。

   摘自美国代表会议的指导(1993年3月9日,美国)

《创造幸福与和平的智慧》一书汇集池田会长著作中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