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24)
31-24 纷争源于瞋恚
池田会长于夏威夷东西中心发表的纪念演讲中,指陈他洞悉战争与纠纷的根本原因,并论述佛法才是解决纷争的方法。
佛法一贯把焦点放在开发人生命里的慈悲智慧。我们所信奉的佛法里有这样一段话:
“学习佛教的人,如果不能觉知自己的心性,就无法脱离生死的苦恼。如果追求成佛之道于己心之外,即使累积一切修行与所有的善行,就像一位贫穷的人,日夜计算邻居有多少财富,自己却拿不到半毛钱。”(御书文白并列本Ⅰ,2页)
一般来说,以佛教为首的东方式思考,其特征在于,所有知性的行动都与“自我是什么?”“怎样活得最有意义?”这类有关存在性、主体性的提问息息相关。
上述一文也可说是具有这种特征的例子。
最近,围绕“水”等相关资源的区域纠纷令人忧心,我不由想起释尊在故乡发生水源争端时所展现的智慧。
那是释尊为布教而走访故乡一带时发生的故事。因为干旱,流经两个部落之间的河流水量不足而发生争执。双方互不让步,事态发展到动武、流血也在所不惜。
正当此时,释尊走入人群中,对他们说:“看看这些准备战斗、准备杀人的人,他们由于拿起了武器要战斗,所以产生了恐惧。”
由于手持武器,所以产生了恐惧。这样明快的一句话敲醒了众人。群众放下武器,敌我双方当场坐下来。
释尊再次开口,他没有指出谁是谁非,却开始阐述恐惧的根源就在于“生死”的问题。如何除去最大的威胁──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的“死”,而度过安稳的人生呢?释尊的呼吁深入人心。
的确,比起现代纠缠不清的各种纠纷,这故事也许过于简单明了了。
比如前南斯拉夫的纠纷,追溯其根源可回溯至将近二千年前。其间,有东西基督教会分裂、奥斯曼土耳其的征服,本世纪有法西斯、共产主义的蹂躏。牵涉到民族与宗教所产生的敌意根深柢固,激烈的程度超乎想象。
只要稍微探索其经过,就可了解各方势力从歴史观点强调彼此的差异,极力主张自身的正当性,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但是,正因为这样,所以需要智慧,彻底转变思维,像释尊充满勇气的对话所示范那样,不是分裂人类,而是找出身为人的共通之处。佛教是这种智慧的无尽宝库。
佛典中有关和平的箴言不胜枚举。
例如,对和平、安全造成危害跟人生命内在的关联,日莲大圣人如此洞察:“这样贪瞋痴三毒强盛的国家,怎么能够获得安稳呢?坏劫时,会发生大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又,减劫时,会发生小三灾,就是饥荒、疫病、会战。饥荒源自于大贪,疫病源自于愚痴,会战源自于瞋恚。”(御书文白并列本Ⅲ,252页)
能使我们突破个人囿于欲望和憎恶的“小我”,超越内心深层的民族意识,使生命向着宇宙性、普遍性的“大我”展开,充满生命力,其泉源正是佛法阐述的智慧。
这种智慧并非在远处,诚如谚语:“深掘足下,那里有清泉”,我们自身内在的“小宇宙”就具备这种智慧,透过贯彻为人类、为社会、为未来的勇敢且慈悲的行动,就会源源不绝涌出这种智慧。
透过“菩萨行”涌现此智慧,以此智慧断绝利己主义。这时种种知识也就会均衡地朝着人类繁荣的方向,生气蓬勃地开始发挥作用。
摘自于东西中心纪念演讲“和平与人类的安全保障”(1995年1月26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