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广宣流布与世界和平 
第三十一章 通往世界和平的大道(31-21)

31-21 没有比战争更残酷的事

  池田会长将其和平行动原点的战争经历,原原本本地告诉后继的年轻朋友。

  现在,我正回想起与各位年纪相仿的青春岁月。六十年前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迎来战争结束。我十七岁,刚好是现在各位高中生的年纪。
  当时家住现今的东京大田区,是八个兄弟姊妹中的第五个男孩,四个哥哥都被征召入伍,接二连三前往中国大陆等战场。
  从事海苔制造业的父亲因罹患风湿,无法正常工作。
  年轻力壮作为依靠的四个儿子相继被征召,家里陷入了困境,母亲的辛苦非比寻常。
  我底下还有幼小的弟妹,为了贴补家用,从小学就开始送报。
  自国民学校一毕业,我便在家附近哥哥曾工作过的新潟铁工厂工作。因为必须守护这个家,所以我放弃升学。
  到小学五年级为止,原本我家住的是两层楼建筑的气派房子,一家过得和乐融融。
  但是随着战争乌云笼罩,偌大的房子落入他人之手,成了军工厂。
  只好搬到附近居住,但因为空袭猛烈而被强制疏散,就决定在阿姨家旁边另建一间房子居住。
  房子刚建好,用拖车搬完行李,正想着从明天起全家又能住在一起。岂料1945年5月24日那天夜晚,突然空袭,烧夷弹正中刚建好的家,烧个精光。
  打开匆忙中抢救出来的衣箱,竟然是妹妹的“女儿节玩偶”,真的是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即使如此,坚强的母亲鼓励大家:“下次一定能住摆饰这些娃娃的房子。”
  战争结束后也不见哥哥们回来,每当看到平安归来的人们,不免感到羡慕。
  两年后的5月,收到我最敬爱的大哥阵亡通知。我忘不了那天母亲强忍泪水的身影。
  我本身也患有肺病,盗汗严重,也深为咳嗽、血痰所苦。面黄肌瘦,医生建议到茨城县鹿岛的结核疗养院疗养,但无法成行。
  我的家、我的青春岁月都因战争而变得支离破碎。不仅我家,日本家家户户都痛苦不堪。不,该说全亚洲、全世界,多少无辜的民众都成为战争的惨痛牺牲者。
  没有比战争更残酷的,没有比战争更悲惨的。
  因此我痛恨战争,绝对不容许引发战争的权力魔性存在。年轻生命里铭记着,绝对要站在和平主义的立场,毕生奋战。
  
  摘自小说《人间革命》第十二册〈宣言〉章

  *  *  *

  参考

  战争中最受苦的是母亲和孩子──池田会长的这项呼吁,根源于自己的亲身体验。1968年池田会长为妇女杂志撰写的随笔〈一面镜子〉,蕴含了“希望所有的母亲、孩子、家庭幸福”的祈愿。

  我手边有一面镜子,其实它只不过是一块巴掌大的玻璃碎片,正反两面都布满了细小的刮痕,不过这并不影响照见形象的功能。这种稍厚的镜子碎片,在任何一个垃圾堆里都找得到,但我却无法丢弃它。
  我的父母在1915年结婚,当时母亲的嫁妆之一是一座镶有优质镜子的梳妆台。镜面光亮不扭曲,它当然照见过母亲做新娘时的面容。二十几年后,这面镜子不知怎么打碎了,当时在场的大哥喜一和我,就在镜子碎片中各挑一块收藏,也就是一块镜子碎片。
  不久发生了战争,四个哥哥一个接一个地被征召入伍,有的去了中国大陆,有的去了东南亚。被战争夺走四个儿子的母亲,默默地忍受着悲痛,一下子显得苍老了。
  不久每天都处在空袭之下,我看到母亲的愁容,心里十分难受。我曾经像保护母亲的生命似的,把这块镜子碎片贴身放在胸前,躲避烧夷弹。
  战争结束后,收到大哥在缅甸阵亡的噩耗,我不禁想起另一块应当是放在哥哥胸前口袋里的镜子碎片。哥哥在战场上,肯定曾经用那块镜子碎片照见自己满是胡须的面容,遥想起远在故国的母亲。拥有另一块镜子碎片的我,完全能体会哥哥的那种心情。我手里拿着我的那块镜子碎片,心里思念着哥哥。
  在战败后的惊涛骇浪中,我离开了家,住在公寓的一间斗室里。在那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房间里,连一面镜子也没有,但桌子的抽屉里却放着那块镜子碎片。早晨上班前,就以这块镜子碎片照见我消瘦的面容,剃胡子、梳头发和涂发蜡,完全没有问题。我每天一次拿起这块镜子碎片时,总会想起母亲。内心里自然地小声说:“妈妈,您早!”

  *  *  *

  1952年我结婚时,妻子带来了新的梳妆台,我可以用新镜子照见我的脸了。有一天,妻子手里拿着一块镜子碎片,诧异地看着它。在她看来这是一文不值的废品,给孩子当玩具也毫无吸引力。我察觉它可能会遭到被扔进废纸篓的命运,这才向妻子道出母亲和我去世的哥哥与这块镜子碎片的关系及历史。
  妻子找来一个小木盒,收藏这枚镜子碎片,直到今天。
  一支微不足道的钢笔,如果它是一位伟大作家的遗物,仿佛诉说着许多杰作的秘密,当然也就会引起人们的注目。我的这块镜子碎片好似也在无止尽地述说着我自己难以表达的青春岁月、母亲的祈愿以及大哥的不幸。

  摘自随笔〈一面镜子〉(1968年11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