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日莲大圣人与《法华经》

(一)《法华经》

  《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精髓的经典,阐明“万人成佛”。在此说明《法华经》的意义以及主要法理。
  由于《法华经》的出现,使佛教的生命观与成佛观大大地改观。释尊在《法华经》之前四十余年所讲述的各种经典(尔前经),阐述凡夫的生命中没有佛界,只属于九界中的其中一个境界。所以凡夫要经过长期间的佛道修行,断灭烦恼,净化生命,积聚福德,才可以得到成佛。而成佛后,其生命只存在于佛界。
  但是释尊在《法华经》中,明示了凡夫的生命中其实具备了佛界,只要能开启这佛界,谁人都能马上成佛。
  这《法华经》教义的骨干就是“诸法实相”和“久远实成”。

(1)诸法实相与久远实成

诸法实相

  《法华经》由二十八品(章)构成,前半的十四品为“迹门”,后半的十四品为“本门”。
  《法华经》迹门(前半)的中心法理是“诸法实相”与“二乘作佛”。
  首先,“诸法实相”法理,是在《方便品第二》中说出的。
  诸法实相的“诸法”,是指现实世界里以种种姿态显现的“一切现象”;“实相”是指“真实的姿态”、“究极的真理”。
  佛以其宽广深邃的智慧所觉悟的万物真实姿态,就是“诸法实相”。
  若更进一步觉悟此真实,就会得知诸法与实相不是个别存在,诸法本身即是实相的显现,实相绝非游离诸法的存在。
  日莲大圣人根据天台大师的注释,明确地指出,所谓“诸法”,具体而言就是十界众生与其所在的环境世界;“实相”就是妙法莲华经。
  《诸法实相抄》教示:“下自地狱,上至佛界,十界依正之当体,不遗一法,悉是妙法莲华经之相。”(御书1428页)
  由于道出了诸法实相法理,十界各界,当然包括“佛”还有一切九界众生,在本质上皆为妙法莲华经(实相),都是平等的。如此一来,弥补了过去认为佛与九界众生(凡夫)之间难以跨越的那道鸿沟。
  亦即,佛与九界众生,虽然现实上是以不同姿态出现,但在生命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并无决定性的差别。九界众生无论处于何种境界,在理论上,都可能成佛。
  根据“诸法实相”此万人皆能成佛的原理,具体地明示过去《法华经》之前的经典认为不能成佛的二乘也能成佛。同时也说出同样一直被否定的恶人成佛与女人成佛。
  《方便品》中更阐说佛出现于世的根本目的(出世本怀),就是“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
  亦即,开启万人生命中平等具有的佛知见(佛的智慧境界),以此为根本去实践,使一切众生成佛,令众生到达与自己一样的佛境界(如我等无异),正是以释尊为首的所有佛的根本愿望、佛法的根本目的。

久远实成

  《法华经》本门(后半)的中心法理就是“久远实成”。
  尔前经及《法华经》迹门,都是说释尊诞生为古印度释迦族的王子,后来出家修行,最后在佛陀伽耶的菩提树下成佛,人们也都深信不疑。认为释尊在过去世很长的时间里,不断累积佛道修行,由于这功德的果报,得以在今世初次成佛。这是始成正觉的想法。但是,久远实成的说法就完全推翻了一直以来对释尊的认识。
  正如刚才所说,迹门的“诸法实相”阐明了九界凡夫也具备佛的本质的妙法莲华经,万众的生命本来都具备有佛界。也指出只要凡夫长期间修行,是有在遥远未来成佛的可能性。迹门还基于释尊自身通过长期间的修行而于今世终于成佛的“始成正觉”立场,而弟子也要跟随师匠进行同样的修行。
  与此相对,本门则阐述“久远实成”。在此以释尊为实例,开示了十界互具,明示万众的生命永远具备十界,通过缘,能随时显现佛界。
  于《如来寿量品第十六》,说释尊自长远过去成佛以来,已经过了五百尘点劫这无限的长远期间。藉此破除世人一直以为释尊是在今世才成佛(始成正觉)的想法,明示释尊其实在五百尘点劫之久远往昔成佛以来,就常住于此娑婆世界的佛。
  《寿量品》中,说“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来说明佛的生命境界(佛界)乃常住、永恒。
  释尊于明示久远实成此本来的境地(本地)后,又说:“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明示了代表九界的菩萨的生命境界(菩萨界)也是常住和永恒的。
  此说法的意思是,释尊一身的生命除了佛界的境地常住,同时九界的境地也常住。
  始成正觉的释尊,以菩萨等九界的因达到佛界的果,断绝了九界的迷惑境界。
  与此相对,久远实成的释尊,于其身的佛界中具备九界。又释尊于过去世修行时所显示的菩萨等九界,其实于久远以前已经成佛,生命中已具备了佛界。基于以上的解释,明示了十界互具。
  由此可知,万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无论显现十界中哪一界的姿态,十界本来就是常住。亦即,无论是谁、在何时、在何处,皆是十界互具。
  久远实成的释尊,其实并没有真正入灭,但作为发起众人的求道心的方便,暂时显现入灭的样相(方便现涅槃)。
  更教示,此永恒之佛其实是不灭的,常住于常寂光土。而这常寂光土就是九界凡夫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娑婆即寂光)。只要人们一心追求佛,不惜身命地勤励于佛道修行,佛随时都会现身。
  就是说,任何人只要信奉和实践《法华经》,生命中所具备的佛界就会显现在其身上,自身的娑婆世界也会成为福德满盈的佛的世界。
  任何人在其自身生命中,本来就具备佛的境地,因为有此因,所以能因应遇到的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在自身与环境上显现成佛的果报。
  而支撑这理论的原理,就是从久远的过去到无限的未来,任何人本来就是佛,阐明这生命真实的久远实成的法理。

(2)地涌菩萨

  地涌菩萨是指,释尊为了托付灭后恶世的弘通,于《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从大地唤出的无数菩萨。
  因为是从大地底下破土涌现出来,所以称为地涌菩萨。经文中说地涌菩萨一直以来是住在娑婆世界地下的虚空,此事是意味地涌菩萨住在根源的真理世界。
  地涌菩萨有无限数量,每个人都各自率领六万恒河沙等的眷属。因此,有时被称为六万恒河沙的菩萨。“恒河”是指印度的恒河,河里沙粒的数量称为一恒河沙,六万恒河沙是其数量的六万倍。
  地涌菩萨自久远以来便受释尊教化,早已受持“为了成佛的根源之法”,与释尊一样拥有佛的生命境界,负有以菩萨的姿态于恶世末法时代广宣流布妙法的使命。
  地涌菩萨是由上行菩萨、无边行菩萨、净行菩萨及安立行菩萨四位导师(引导众生的领导人)率领。上行菩萨等人于《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中誓言,愿于佛灭后弘扬真实的大法。对此,释尊付嘱他们于灭后弘通妙法。所谓付嘱,就是付与他们于未来弘法的使命。
  这些都是如经文所说,但尚有一重大问题,那就是《法华经》若是真实,则地涌菩萨事实上是会在佛灭后的何时出现,而且要弘扬的大法为何?
  大圣人指出地涌菩萨出现之时是在末法时代,所要弘扬的大法正是南无妙法莲华经。
  依照《法华经》此付嘱,于末法之初出现,向万众说南无妙法莲华经,不惜身命地弘通此大法的人,就是日莲大圣人。从此意义来看,日莲大圣人本身正是地涌菩萨,更相当于其首领上行菩萨。
  又,诚如《诸法实相抄》所言:“此度,务必发大信心,长作法华经之行者,永为日莲之一门。若与日莲同意,当是地涌菩萨。既为地涌菩萨,其属释尊久远弟子之事,岂容致疑?”(御书1430页)
  信受日莲大圣人的教导,遵照日莲大圣人的精神,透过折伏、弘教,勤励于广布实践的我们每一个人,皆是地涌菩萨,是末法本佛日莲大圣人的真正弟子。

(3)不轻菩萨

  于佛灭后的恶世,展现弘通正法应有之实践方式的,是《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中所说的不轻菩萨之实践。
  不轻菩萨是释尊于过去世修行时的姿态之一,讲说“二十四字法华经”,不断礼拜包括迫害自己的一切众生。
  “二十四字法华经”是指以二十四个字表现《法华经》精髓的经文,因而如此命名。其内容如下:“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此经文清楚地展现出《法华经》思想──万人的生命中都具有佛性,因此要尊敬所有人的生命。
  不轻菩萨边宣说“二十四字法华经”,即使被慢心的众人用杖木击打或丢掷石头,遭受种种迫害,仍然坚强忍耐,贯彻对众人行礼拜,由于此功德而成佛。
  恶世末法也是“纷争”的时代。为了改变此纷争时代,唯有每个人相信“自他皆具佛性”,持续“敬人”的行动之外,别无他法。佛教示身为人最崇高的行动就是“敬人”,教导万人要贯彻等同于不轻的实践。
  关于为人之道,大圣人教示:“一代肝心是法华经,法华经修行之肝心在不轻品。不轻菩萨之敬人是何事?教主释尊出世之本怀在示为人之道。惶恐、惶恐。贤为人,愚为畜。”(御书1222页)
  不轻菩萨相信自他皆具佛性,努力把这佛性显现出来。这里明确指出,体悟不轻之实践所象征的“为人之道”,正是佛法的目的。

(二)日莲大圣人与《法华经》

  在此学习,若于末法弘通《法华经》,大难必然兴起,以及日莲大圣人遭遇如经文所示之大难而弘通《法华经》,是身读《法华经》、证明《法华经》的“法华经行者”这事。

(1)末法的法华经行者

  日莲大圣人依照《法华经》经文实践,且超越大难弘通了妙法,因而称其自身为“法华经行者”。
  《法华经》中阐示,在释尊灭后,信奉、修行、弘扬《法华经》的人,会受到种种迫害。

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法师品第十》中说:“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在末法,遭遇比释尊在世时更激烈怨嫉之难的,只有日莲大圣人。

六难九易

  释尊在《见宝塔品第十一》中说出六难九易,强调在其灭后受持并弘扬《法华经》是如何困难之事,劝导菩萨们立誓于释尊灭后弘通《法华经》。
  “六难”是指于释尊灭后,对于《法华经》要能①广说、②书写、③暂读、④为一人说、⑤问其意义、⑥受持等,是六件困难的事。
  “九易”是指,例如“将须弥山掷置他方无数佛土上”、“将大地放于脚上升至梵天”、“背着干草进入大火中也不会着火”、“讲说如恒河沙数之多的经典”等九件事。
  九易所举出的九个事例,无论哪一项,皆是一般根本难以做到的事,但是与在末法弘通《法华经》的六件难事相比,尚属易事。为何弘扬《法华经》如此困难,是因为实际会遭遇迫害、反抗等“难”。这强烈表现出佛的心愿,就是劝勉大家于释尊灭后恶世弘通《法华经》这难中至难之事。

三类强敌

  《劝持品第十三》的二十行偈揭示,在恶世末法弘扬《法华经》者,会遭遇三种顽强迫害的人,即“三类强敌”,就是俗众增上慢、道门增上慢及僭圣增上慢。
  第一、俗众增上慢,是指对佛法无知、迫害法华经行者的众生。大圣人如经文所示,因为弘扬《法华经》而被恶口骂詈,遭受刀杖之难。
  第二、道门增上慢,是指迫害法华经行者的出家人。大圣人在世当时的诸宗僧侣因为执着于自己低劣的想法而毁谤《法华经》,迫害大圣人。
  第三、僭圣增上慢,“僭圣”是指“伪装成圣人”的高僧。在日莲大圣人时代,极乐寺良观等人即是属于僭圣增上慢。表面上受到镰仓众人崇敬为圣人,但其本心是贪图自己的利益,怀抱恶意要陷害法华经行者。良观奉承幕府高官的夫人,进谗言煽动权力者,谋划弹压大圣人,导致发生龙口法难和佐渡流罪。
  而大圣人两度遭受流刑──伊豆流罪与佐渡流罪,身读了《劝持品》二十行偈所言“数数见摈出”之经文。
  日莲大圣人遭遇了正如经文所示,由三类强敌所引发的大难。

  大圣人因为弘扬《法华经》而遇难,完全符合经文所示之预言,所以于《撰时抄》教示:“日莲为日本第一之法华经行者,敢云无可置疑。”(御书303页)“日莲是阎浮第一之法华经行者。”(御书285页)
  由此可见,《法华经》就是预言大圣人会于末法出现,以及有怎样的行动的一部经典。
  反过来说,由于大圣人身读了《法华经》,让《法华经》得以不成虚妄之言,证明了释尊所言皆是真实。

(2)上行菩萨

  日莲大圣人一人挺身,率先作为末法法华经行者拼着性命弘扬妙法,这证明大圣人正是受释尊付嘱于末法弘通《法华经》的上行菩萨。
  《法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说示,被托付于末法弘通《法华经》的上行菩萨等地涌菩萨,是于现实世界照亮人们黑暗的太阳和月亮。
  另外,《从地涌出品第十五》教说地涌菩萨是身处世间的泥沼中,不受烦恼所苦,绽放清净悟觉之花,结出果实的莲花。
  这指出了上行菩萨于释尊灭后,取代释尊成为教化引导众生迈向成佛的“末法教主”。
  日莲大圣人自称“日莲”,作为法华经行者,贯彻拯救民众的行动。从其行动可看出,大圣人充分发挥了《神力品》、《涌出品》的经文所说的,上行菩萨作为太阳、月亮及莲花的作用。
  日莲大圣人在外用(外在的姿态、作用)上,是受到释尊付嘱的地涌菩萨上首(领导者、中心者)上行菩萨。与此相对,大圣人的内证(内心的悟得境界)是久远元初自受用报身如来。久远元初之佛,是指将生命本身所拥有的尊严、人性价值原原本本发挥出来的佛。
  大圣人藉由《法华经》虚空会仪式,将根源的佛生命境界图显为曼荼罗,作为末法人们应该信持的御本尊。
  就我们的实践而言,我们相信南无妙法莲华经之御本尊,开显自身内在之妙法,就是在自身显现久远元初之佛的生命境界,即在现今我们凡夫的身上,重现久远元初之佛的实践。
  创价学会会员将御本尊作为典范、对境来奉拜,相信自身即是妙法当体而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也广教他人时,就能与大圣人一样,显现自身生命的妙法,开启佛的境地而获得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