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梦想的人生

耶斯佩尔‧奥勒‧费特‧安德烈森 丹麦
耶斯佩尔的肖像照
(© Marine Gastineau)

我从小就读一所位于丹麦郊外的寄宿学校,父母都是该校的教师。我的童年既欢乐又无忧无虑,所有事情对我来说都唾手可得。因此,我的结论是人生的目的就只是要多交朋友,过得开心。对宗教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抱着怀疑的态度。

为了实现成为演员的梦想,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搬到丹麦的首都。我认为演戏很有趣,而且自以为只要演得好,所有人就会喜欢我,然后就可以出名,开心到老。但是我很快发现,演艺圈的竞争激烈残酷。光是想要考进戏剧学校,就要付出极大努力。

我对此感到十分不适应,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能够开个玩笑,然后就得到想要的。一夕之间,我再也无法这样子了,这使我开始怀疑自己,人生第一次感到忐忑不安,觉得自己其实没有深度,但是又看不起周围的人事物,同时又不断苛责自己。我变得无法相信人,并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归咎于他们。

我没考上心目中的戏剧学校。翌年,我报名一所不同种类,为期一年,专攻电影和电视的戏剧学校。那是在2008年,亦是我值遇日莲佛法的那一年。作为一个喜欢交际应酬的人,我在一场派对上认识到佛法。当时凌晨4点,一位年轻的女士告诉我她是佛教徒,并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聚会。

我去了。在那场聚会中,我首次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Nam-myoho-renge-kyo)”(唱题),并即时感到一股积极正面的能量。因为我亲身体会到这个佛法的力量,所以便开始参加创价学会的聚会。池田大作会长的以下指导特别激励我:“不管过去如何,至今又如何,不需要在意。重要的是,现在要播什么样的种子。”我以这段指导为根本,开始努力变革自己。

尽管这看来只是第二选择,我仍决定要申请就读教育系。身为两名教师的儿子,我曾发誓自己一定不要走这条路。但在学习创价学会第一任会长牧口常三郎和第二任会长户田城圣的教育理念和贡献之心以后,深受启发,浮现想执教鞭的念头。最后,我考进了哥本哈根大学学院的教育系。

2014年,我找到一份在寄宿学校的工作,但内心突然之间又开始怀疑自己──有时候我仍然会记挂演戏的梦想,那这样的自己是否适合教育工作?是否应该放下一切,再次追寻当演员的梦想?为了摸索出方向,我不断认真唱题。就在此时,我前往日本参加创价学会青年研修会。我争取机会,向前辈请教该如何解决内心的矛盾两难。前辈鼓励道,要在工作中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力量,并建议,说不定我可以用演技为课堂增添趣味。

回到丹麦后,才发现新职场已分崩离析:学校副校长已辞职,留下一大笔债务;17名学生涉嫌吸毒,已被遣送回家。然而,我紧记池田会长的指导,即使一切都混乱不已,我坚信自己有着重大的使命,要将所有烦恼和痛苦转化为幸福,实践佛法的根本精神“变毒为药”。

耶斯佩尔热烈地与朋友交谈
(© Marine Gastineau)

经过了两年,职场情况否极泰来。随着领导层出现人事异动,同事团结一致,学校的未来变得明朗。在此时,我与学校的合约即将结束,演戏的梦想再次浮现于眼前,但这一次我的抱负不一样了:如果要演,就要通过演戏,为身边的人带来幸福和喜悦,而非得到赞扬或名声。我决心要成为一个菩萨,也就是行为举止富同理心,并致力帮助人群获得幸福的人。今后不管我从事任何工作,目标都会是以佛法为根本,创造幸福。

就在合约到期的两个星期前,突然有家电影公司联系我,希望我去为新的儿童节目《青春校园(暂译)》(Klassen)中的一个小角色试镜,角色是体育老师。当时我心想:“这真奇怪!我现在身材那么差!”况且,令人觉得出奇的是,这个角色就像是为我量身订造一样,因为在现实中身为老师的我,可以演得得心应手。能够在电视上演老师,让我实现了当演员的梦想,而我也成功获得这个角色。自从我开始当演员以后,有幸能够与一些从小就很崇拜的喜剧演员一起演出。同时,我甚至可以回那所寄宿学校教书,在业余时间继续演戏。

能有机会告诉孩子们说他们是世界的主人翁,以及教导他们不要当只扫门前雪的人,是我的荣幸。与此同时,还有机会在演戏的时候,当大家的开心果,为人带来欢笑。这个体验证明,人生中的所有人事物环环相扣,一切都有它的意义。池田会长在著作中教导,要珍惜自己和家人,透过作好公民及取得身边的人的信任,得到社会的尊重,为社区的繁荣作出贡献。他强调,佛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佛法让我明白人生不一定是非黑即白的。我是演员的同时,也是教师。我依然确信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多交朋友,过得开心,但我也做好了准备,面对挑战,实现梦想。

[2018年9月]